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体育 >
“双奥”场馆水冰转换背后,藏着什么“奥”秘? 2022-02-10 19:50:06  来源:腾讯网

2月8日晚,北京冬奥会冰壶混双比赛中,意大利队以8比5击败挪威队最终夺冠,宣告本届冬奥会首枚冰壶赛事金牌诞生。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场馆内4条晶莹剔透的冰壶赛道昔日还是波光粼粼的蓝色泳道。

“水立方”变身“冰立方”,融入了大量高科技元素,让前来参赛的运动员们赞不绝口。英国女子冰壶运动员珍妮弗·多兹表示,“你可以在同一个建筑里看到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样子,这真是太棒了。”“很难相信这曾是一个游泳馆,在这里比赛的感觉非常特别。”捷克选手苏珊娜·保洛娃兴奋地说。

北京2008年夏奥会时,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游泳、跳水、花样游泳比赛的主场馆,更因其膜结构打造的独特造型和漂亮外观而为世人所熟知。作为国家游泳中心的业主单位,北京国资公司创造性地提出“水冰转换”的场馆可持续利用改造方案,不仅让“冰立方”成为冬奥会历史上体量最大的冰壶场馆,也使其成为世界唯一水上项目和冰上项目均可运行的“双奥”场馆。

作为全球首个在泳池上架设冰壶赛道的奥运场馆,“水冰转换”的背后,依靠的是可转换结构体系以及可拆装制冰系统等技术的创新应用。在游泳池上架设冰壶赛道,首先要把泳池里的水抽干,然后在泳池内搭设可转换架体。在泳池里“搭架子”看似简单,但如何保证冰面在稳定牢固的同时还能达到冬奥会比赛要求?秘密就藏在支撑冰面的可转换钢结构中。它由2600根3米高、2米长的薄壁H型钢搭建而成,每根梁柱装有柱脚,每个连接点装有可拆卸高强度螺丝,确保钢架坚固结实。试验结果显示,每平方米增加1吨荷载,钢结构的最大变形仅有1.6毫米。

作为支撑冰面“骨架”的一部分,制冰基础层施工也十分重要。首先要在混凝土预制板面上铺一层PE膜,然后再铺两层挤塑保温板,保温板之上再铺一层PE膜和抗滑移层,最上一层便是制冰管架。变身“冰立方”,关键环节在于制冰。为了保证赛时万无一失,场馆采用了制冰机组“两用一备”的方案。现在的赛场旁边有两组管道,一进一回形成回路,就像人体的动脉和静脉一样。制冰基础层上密密麻麻有序铺装的制冰排管相当于毛细血管一样与动脉静脉相连。室外制冷机组就是“心脏”,打开制冰机组使其运行,将载冷剂通过管道循环输送至制冰场,保证赛场制冰顺利进行。

如何在偌大的比赛大厅内实现并保证低温低湿的环境?奥秘就在于本次场馆改造的除湿系统。“就像人体的呼吸系统一样,源源不断地将干冷空气送入比赛大厅,并将大厅内的湿热空气带出去。”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了保证比赛用冰不融化,观赛群众不寒冷,场馆对比赛大厅进行了气密性改造,通过智能“中枢”对赛场温度分区实时调节。

据介绍,国家游泳中心在比赛大厅一层及池岸层的出入口增加了室内外空气隔离设施,同时对屋顶膜结构及墙面板之间的缝隙进行了封堵,防止冰面质量受到室外湿热空气影响。改造后的场馆不仅增加了功能,更实现智能升级。全新的群智能系统将有效监控比赛大厅的热湿环境和光环境的变化。比赛大厅内根据需要在不同的点位设置了传感设备,感知着比赛大厅的温湿度、声光等环境的变化,并将这些数据及时反馈至“神经中枢”,场馆的群智能系统就会根据实际情况自动调节。

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最终实现冰壶场馆比赛大厅确保任何热负荷条件下,冰壶赛道冰面温度达到-8.5℃,冰面以上1.5米处温度保持在10℃,相对湿度不超过30%,看台温度16℃至18℃,实现室内高大空间温度的分区调控,既满足了冰壶比赛环境的需要,又为观众营造了舒适的观赛环境。

关键词: “双奥”场馆水冰转换背后 藏着什么“奥”秘? 游泳 场馆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

Copyright @ 2011-2020 labs.soso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AI网 版权所有
邮箱投稿:553 138 779@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