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体育 >
视点!大学招聘体育老师要求奥运冠军 这是真需求还是假噱头? 2023-04-08 22:17:16  来源:腾讯网

近日,有条招聘体育教师的帖子火了。


(资料图片)

杭州师范大学上个月发布了一条招聘启事,其中一个体育教师(学历本科学士及以上)的岗位,具体要求是:获得过奥运冠军、世界冠军。

据媒体报道,现在这个岗位还没有人报名。

一位杭州师范大学人事处的工作人员表示,具体的招聘条件,是学院根据发展要求和规划提出来的。对于为何设置“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的门槛,工作人员的回复是:“这个也是很正常的,像苏炳添这些名将不也是在高校当老师吗?正好今年是杭州亚运会,我们也希望利用这个契机引进一位奥运冠军级别的教师。”

这在网上也引发了热议。

有些网友直言,这个要求有点高:“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全国能有多少?亚军和季军不行吗?太难了”,“真是不给足球和篮球老师们留条活路”;有些网友表示,拿高校老师横向对比,这要求也无可厚非:“世界冠军也需要工作啊,有编制挺好的”,“本科院校教师基本都是博士了,体育教师招世界冠军也没什么,这么多个体育项目,这么多比赛,冠军并不少”;还有网友拿自己找工作的经历去调侃,“曾经有一次看到一家公司的职位要求,写的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优先”……

其实,这件事之所以引发众人的讨论,还是因为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的门槛。作为运动员,这一门槛并不低,但是话说回来,这本就是双向选择:学校想引进高层次人才,这样的运动员在业内有更高知名度,对学校自然有诸多好处;而很多运动员长期参加比赛,往往在学业这块缺失很大,对学校本身就充满渴望,作为大学老师也是一个很好的归属。相比社会来说,校园更加纯粹的环境也符合运动员本身简单的特质。

还有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是,其实,对于运动员来说,退役之后选择的余地本就不多。取得特别好成绩的自不必多说,还有些运动员进军商业或者影视圈,但是有些冷门项目的世界冠军、亚洲冠军、全国冠军,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并不容易,大学老师这种稳定而受尊重的工作,自然是一份很好的选择。

还记得“亚洲第一力士”才力吗?作为举重运动员,他一生获得全国冠军40多个,亚洲冠军20多个。但退役后却贫困潦倒,甚至买不起肉,做了几年门卫,33岁就死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还记得邹春兰吗?作为全国冠军,她在退役后没有其他技能,靠着队里的补偿款生活,最后钱花完了。曾经只能在工地搬砖,澡堂搓背累到虚脱,满屋的金牌换不回温饱……

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

金牌和冠军,对于运动员来说,一度是全部的价值。他们装着“国家荣誉”“民族情怀”,不断挑战着生理极限,拿下不少荣誉。但当金牌和冠军这些荣誉,随着时间被淡忘之后,他们的出路成了问题——他们文化程度相对来说并不高,他们甚至还有些无可逆转的伤病……从聚光灯下走出,退役运动员最大的问题往往就是,去哪里。

当然,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运动员个人素质的提高,现在这样的事情已经少了很多。运动员们有了更多的选择,而如今高校和奥运冠军以及世界冠军的这种联动,在某种程度上给优秀的运动员们提供了另一种稳定的出路——包括苏炳添、陈一冰、林莉在内的多名运动员,都选择了去高校。

远的不再多言,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一个获得两届奥运会冠军的女子体操运动员邓琳琳在今年2月入职安徽师范大学,成为一名老师。她就表示,高校教师一直以来都是她非常向往的职业,希望能够用自己的所学与经历,带动高校体育赛事,帮助更多的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对运动员来说,这是一个好的归宿,但对高校来说,如果把设置条件放更宽松一点,也许会更好,毕竟到现在还没有人报名就能说明问题:既然是教学岗位,运动员时的成绩并不能代表着教学的能力——奥运冠军也有可能教学能力平平,一位普通的运动员也有可能是个好老师。而且,学校也要想好给运动员老师们一个培养的路径,如果只是放在那里作为花瓶,用名气去制造一些热度,对彼此而言,都不是一个好的结果。

毕竟,“奥运冠军”、“世界冠军”是辛辛苦苦拼搏下来的,人家的轰轰烈烈的成绩,不能变成你的热热闹闹的噱头,那样,哪怕真招了进来,也终究会让英雄寒了心。

关键词: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