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文化 >
东坡文化季|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陈才智:优良家风为苏轼绚烂人生打上亮丽底色 2023-01-10 09:01:11  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北宋景祐三年农历腊月十九,苏轼出生在眉州眉山县城纱毂行一户“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的诗礼之家。今年1月10日(农历腊月十九)是苏轼986岁的生日,“东坡文化季”系列活动也正式启幕,其中就包括四川眉山三苏祠将举行一年一度的“寿苏会”。

众所周知,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均是流芳传千古、才名震古今的文豪。苏轼之所以能成为千年英雄和文化巨人,与他从小耳濡目染接受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正值苏轼诞辰之际,封面新闻专访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陈才智,解读苏轼的家风家教如何影响了他的一生。

苏洵发愤读书、热爱游学深深影响苏轼一生

陈才智提到,苏氏家族有着家行仁孝、爱民忠君、直言敢谏、乐善好施等优良家风,世代传承,对苏轼绚烂多彩的人生打下亮丽的底色,终身受益。苏轼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莫过于双亲。他的父亲苏洵,人称“苏老泉”,三挫于科场,绝意于功名而潜心经史学术文章,27岁以后发愤读书,以身作则,对苏轼和苏辙严格要求,勉励二人勤奋学习。

知子莫若父,苏洵非常了解两个儿子的脾气和个性。长子苏轼聪颖,苏洵尤为自豪,但是他也看到了苏轼身上过于豪放、收不住锋芒的弱点。他在《名二子说》中说,车轮、车辐、车盖、车轸,在一辆车上都各司其职,唯有车轼,好像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只是露在外面的横木。但虽然如此,轼之存在,其实意义有两点,其一,为物虽小却不可或缺,平时默默无闻,关键之际则扶危救困,其二,才华横溢往往会锋芒毕露,锋芒毕露必然会招致嫉恨,进入社会,需要收敛锋芒,像轼一样,虽身处车子的显要位置,却应该有所“外饰”,并善于掩饰,不可以太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苏洵经常带着兄弟俩游历名山大川,每到一地,都不忘瞻仰追思先贤。即便不能带苏轼兄弟出去,回到家中,也常常给两兄弟讲述路上见闻,很多事迹令苏轼非常着迷。这种行走的力量深深影响了“身行万里半天下”的苏轼,四十多年宦游四海的经历,使苏轼对于人文古迹情有独钟,因此留给后人不少山水名篇。这些山川名胜,也因苏轼的吟咏而魅力倍增。

苏轼温厚冲淡的心灵来自善良仁爱的母亲

童年时代,父亲苏洵常常游学在外,对苏轼的教育主要就落在母亲程夫人的身上。陈才智提到,程夫人出身名门,自幼熟读诗书,知书达理,同时她非常注重对孩子人格的培养。陈才智举了程夫人教苏轼读书的例子。

有一次,她陪儿子读《后汉书·范滂传》,文中讲范滂因党锢之祸为宦官所杀,临刑前与母诀别,安慰母亲不要悲伤。范滂的母亲很坚强,安慰儿子说:“一个人既想有好的品德名声,又想要长寿富贵,如何两全?”苏轼深有感触,问母亲:“倘若我也做范滂这样的人,母亲会同意吗?”程夫人回答道:“你能做范滂,难道我就不能做范母吗?”这样响当当的言论,可谓中国教育史上闪耀至今的光芒瞬间。正是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年少的苏轼立下远大志向,要做一个为理想不惜以死相争的人。

苏宅四周竹林密布,程氏借竹喻人,教导苏轼兄弟要像竹子一样,有坚韧不拔、刚正不阿的坚贞气节。程夫人是一个天性善良的人。苏宅杂花满树,许多鸟雀喜欢来此处安家,程夫人禁止家人捕鸟,孩子们甚至可以凑很近观察它们,鸟雀也丝毫不怕人。一方宅院的生态和谐,是因为程夫人对于万物心存善念,“恶杀生”的观念也影响到苏轼,让他在人生的历程中始终保有仁慈温厚而冲淡的心灵世界。

苏轼自身也重视教育和家风培养

苏轼是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通才和天才。在陈才智所著《苏海拾贝》中,他说,统摄苏轼研究有个最恰切的概念就是“苏海”。作为“苏海”里的一朵浪花,苏轼家风传承的经验,在教育学理念和实践上也是贡献巨大,影响深远。用李之仪的话说,即“载瞻载仰,百世之师”(《东坡先生赞》其二)。

苏轼对教育十分关注,他倡导兴学设教,注重教化的作用,但并不过分夸大学校的功能;论证学与道的关系,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主张学校教育应通过严格有序的教学,保障人才的规格质量,以此为选拔人才提供资源,并就科举考试科目和程序提出具体建议。

在教育学上,苏轼有思想,有理念,也有具体实践,不仅惠泽润当时,而且影响垂范今世。他的教育主张和建议,涉及学校功能、学习方法、考试改革和教育管理等方方面面,很多建议为朝廷采纳并推行,为北宋教育的繁荣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眉山教育在宋代达到鼎盛,诗书之风传承至今,以东坡文化为主题的东坡学校如火如荼,不能不说与苏轼有着密切的关系。

陈才智认为,苏轼丰富而独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不仅充实了古代教育理论素材,而且对现代教育仍然具有启迪作用。他说:“今天,苏轼的教育理念和影响显得格外宝贵,可以说早已超越一朝一代,关联多省多市,随着其浩荡的才情、渊博的学识、幽默的风格、从容的气度、刚正的气节、洒脱的气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就像大海一样,吸引着热爱他的你和我。”

苏轼生日应过公历还是农历?

古人一直以农历为苏轼贺寿

采访最后,陈才智也回答了网络上近期关于苏轼生日的热议话题。1月8日,不少网友在线上为东坡贺寿。根据推算,每年的1月8日应当是苏轼的公历生日。但苏轼生于北宋景祐三年农历腊月十九,今年的腊月十九,则是1月10日。

陈才智认为,关于苏轼生辰,有公历和农历两种算法,各有依据。按照农历,苏轼生于北宋景祐三年腊月十九。检陈垣《二十史朔闰表》,景祐三年腊月十九日,正值公元1037年1月8日。今人纪念苏东坡诞辰,可以选择公历的1月8日。两种纪年对苏轼生辰月日的选择,都是可行的,就如同我们今天过生日,公历农历往往不在同一天是一样的。一年也可以过两次生日,既可以在农历生日吃长寿面,也可以在公历生日享用生日蛋糕。

对于纪念苏轼而言,古人自然是用农历。陈才智例举道,康熙三十九年(1700)十二月十九日,诗人宋荦在苏州首开寿苏雅集,庆贺补订后的《施注苏诗》刊成。继此之后,苏轼研究专家翁方纲一生至少举办过24次寿苏会。著名藏书家黄丕烈在苏东坡诞辰七百七十五周年时曾作诗纪念,其中一首写到:“东坡生日是今朝,愧未焚香与奠椒。却羡苏斋翁学士,年年设筵话通宵。”此外,毕沅、梁章钜、孙星衍、洪亮吉、张问陶、伊秉绶、林则徐、陶樑、余绍宋、罗振玉、吴昌硕等学者达官或文坛雅士,都举办或参与过寿苏会。这已经成为今人研究苏轼对后世影响的重要选题之一。

关键词: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