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文化 >
重点聚焦!“东坡大家讲”系列讲座本周五在三苏祠盛大开启!与李贵教授一起“跟着苏轼游宋朝” 2023-03-20 23:21:24  来源:封面新闻

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关于大文豪苏轼,人们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讲不尽的内涵,以及永远新颖的角度。“东坡大家讲”系列讲座将广邀全国范围内的专家学者,来到四川眉山三苏祠,从不同角度解读苏轼,同时也将“三苏”文化进行传承和弘扬。

3月24日上午10:00,“东坡大家讲”将在眉山三苏祠开启!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李贵教授将作为首期重磅主讲嘉宾从沪上入川开讲。本次演讲中,他将以“跟着苏轼游宋朝”为题,将自己多年来对宋代文学尤其是苏轼的深刻体悟给大家分享。李贵教授对苏轼的体悟角度非常独特——用文学、历史和地理三结合的方法,以空间为重点因素,讲述作为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苏轼,是如何用自己伟大的作品塑造了宋朝多个地方。

李贵教授(本人供图)


(资料图片)

宋朝远去了,苏轼远去了,但苏轼的文化创造至今犹自屹立不倒。他成为中国读书人的精神典范,其作品成为中华民族和汉字文化圈的经典。在中国古代,有个文学批评术语叫“江山之助”,意谓某个地方的地理山川帮助作家写出好作品。在李贵教授看来,这个术语也可以反过来说——“文助江山”或者“人助江山”。现代文化地理学就认为,文学作品不能简单地视为对某些地区和地点的描述,许多时候是文学作品帮助“创造”了这些地方。比如现代作家叶圣陶《苏州园林》对苏州形象的塑造,以及张爱玲、王安忆的上海书写,也对上海城市形象塑造有重大贡献。

这个理论放在苏轼与他一生所去过的地方,也是合用的。也就是说,苏轼的作品形塑了宋朝的许多地方。“他的观看方式、地方书写和身份认同既存有当日的现实气息,又带着历史进程的印记,承载着自我发现和集体记忆,是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文学制图”,是从空间维度塑造宋朝的关键文本。”李贵教授说,“精读苏轼的作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大地从‘空间’变成‘地方’的过程和特质,从而深入理解‘中国’的历史演变。”

苏轼一生仕途崎岖不平,反复着“在朝—外任—贬居”的状态。今天我们从地图上勾勒苏轼行迹图,可以看到他称得上是“身行万里半天下”。李贵教授将会从苏轼的具体诗词来分析,苏轼是怎样塑造宋朝各地的。比如“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涨渌醅”,这些诗词对家乡的塑造;“欲把西湖比西子”对杭州的塑造,“罗浮山下四时春”对广东惠州的塑造,“快意雄风海上来”对海南的塑造等等。

李贵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研究,同时还担任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理事。

3月20日晚,在李贵教授入川之前,封面新闻记者也电话连线了他,对他进行了一番采访。

谈到即将入川前往眉山三苏祠开讲,李贵教授充满期待,“我上一次到眉山三苏祠,还是当年我在川大读书的时候,1997年左右了。很多年过去了,我很想看看现在的三苏祠。”

提到这次讲座主题的角度新颖——考察苏轼作品里的空间地理因素,李贵教授说,关于苏轼的文学成就、书画才华、政治才能,大家都说得比较多了,“我就想给大家分享一些比较新的东西。苏轼一生走遍了大半个宋朝疆土,所到之处他都写了很多描写当地风土人情的佳作。这一方面加深了所写之处在大众心目中的印象,另一方面也给后代了解宋朝当时各个地方风土人情提供了第一手的材料。从这些一手材料,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甚至触摸到宋代这些地方到底是怎么样的,从而能够复原出宋朝大部分地理状况。”

李贵教授还提到,由于苏轼是一个卓越的文学家,他的作品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所以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来说,苏轼对每一个地方的书写和表达,会大大帮助我们今天的人了解我们的空间是如何从古代一步一步到今天的,帮助我们深度地认知历史上的中国和现实的中国。这样一来,就从地理和空间的角度,拓宽了我们对自己所处的家园的认知。

在封面新闻APP本条新闻下方留言“我要报名”,前20位留言的朋友视为报名成功,将获得前往眉山三苏祠博物馆现场观看讲座的机会。报名成功的朋友将收到封面新闻发出的短信,凭短信可于3月24日当天免费进入三苏祠,转发无效。评论截止时间:3月23日12:00。

关键词: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