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文化 >
作家冯骥才担任总主编 “非遗”将迎来首批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 2022-04-29 14:10:17  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提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人会想到活态传承、文创市场等。其实,非遗本身也是一门学问。非遗保护的基础,首先要系统了解非遗。4月28日下午,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线上及线下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教材”编写启动会,向社会披露了全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的最新建设进展。

近些年来,以冯骥才等为代表的文化界和学界人士,发起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普查、整理、保护中华大地上浩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迅速消减的传统村落建立一批文化档案。然而,如此庞大又缤纷的历史文化财富,保护难度巨大,且非遗是一种活态存在,既缺乏可资借鉴的保护经验,其自身又在市场中易受利益的驱动和左右。若没有一整套科学的保护标准、方法和制度,没有相应的专业人才,非遗一旦失去本色,便会得而复失。

于是,冯骥才提出了“科学保护是根本、人才培养是关键”的观点,明确提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设置为独立学科的建议。他的这一建议得到高度重视,一系列举措相继出台。2021年3月,教育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

冯骥才向在线下参会的编委会委员颁发聘书

作为中国非遗保护与研究事业的重镇,拥有20余年保护经验和学术积淀的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率先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硕士学位点申报工作。2021年10月,我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落户天津大学。这标志着我国非遗保护人才培养进入了高层次、专业化的新阶段,也标志着非遗保护事业由此从“抢救性保护”进入“科学保护”的新阶段。

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中,教材的意义重大。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教材”编写宣布启动,推动教材编写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天津大学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教材”编辑委员会正式成立,冯骥才担任编委会主任、系列教材总主编,潘鲁生、向云驹、苑利、顾军、方明、唐家路等12位专家担任编委会委员。目前,首批教材《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论》《民间文艺学教程》《传承人口述史教程》的编写工作已经启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教材”适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领域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工作,力求涵盖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工作的主要领域,填补非遗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中的空白。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教研部成立了教材编辑室,首批3卷教材拟于年内完稿,新学期即可在教学中使用。

(图片由冯骥才工作室提供)

关键词: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