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文化 >
天天热资讯!川博科教中心副主任郭军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博物馆科研、展陈具有指导意义|名人大讲堂 2022-07-11 05:59:52  来源:封面新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摄影 陈羽啸

7月10日,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首席专家、执行专家组组长王巍做客“名人大讲堂”,在成都博物馆给观众带来题为“探索文明演进历程 揭示多元一体格局——古蜀文明与夏商王朝”的精彩演讲。他在讲座中分享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亲历记,探索文明演进历程,揭示多元一体格局,解读古蜀文明与夏商王朝之间的关系。

王巍介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秉持“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理念,围绕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期间的浙江余杭良渚、山西襄汾陶寺、陕西神木石峁、河南偃师二里头等四处都邑性遗址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的其他中心性遗址实施重点发掘,并对这些遗址周边的聚落群开展大规模考古调查。在此基础上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对各个区域的文明化进程、环境背景、生业形态、社会分化、相互交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模式与机制、道路与特点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之一是提出了判断进入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为探索世界各地文明起源作出中国学者的贡献。四川博物院科研与教育中心副主任郭军涛在现场聆听了讲座,尤其对于文明起源的标准印象深刻。通过王巍先生的介绍,他进一步了解了文明社会的标志,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的“中国方案”放之于世界其他文明依然可以验证和认同,作为一名学者,他同样为之自豪。

王巍介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结合自己的博物馆工作实际,郭军涛得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秉持“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理念,感到颇受启发。他期待未来博物馆从事人文研究、考古学研究的时候,同样能够采取多学科参与的模式,推动科研和展陈。例如川博馆藏的彭州市竹瓦街青铜窖藏出土的青铜器,在古蜀青铜文明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未来可以多学科参与科研,从合金成分,铸造工艺等方面加强研究,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观众认真听讲

“王巍先生关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讲述,为我们博物馆以后举办展览具有指导意义,如何通过展陈的方式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重大考古发现展示给公众,是文博工作者未来努力的方向。”郭军涛告诉记者,他持续关注“名人大讲堂”系列讲座,特别是今年的“考古季”邀请到学者大咖来分享亲身经历、研究心得,面向公众是很好的专业知识普及,对于专业的学者而言,能够指导未来如何更好开展考古、科研、展陈等工作,未来还将持续关注这一文化品牌。

关键词: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