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文化 >
最新资讯:封面书单·七月|万物闪耀 用沉浸阅读博得一份灵魂清凉 2022-07-20 15:59:55  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郑好

七月流火。若不小心,这个来自诗经的词就可能会用错。它字面上看起来很热,实际含义却恰恰相反: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这也再次提醒我们汉语的幽微丰富。精准掌握汉语高超的表达,更是一项需要长期投资精力和时间的艺术。而优质的阅读,则更能提供仲夏酷热里冷饮所不能供给的一份清凉安静。


(资料图片)

在各种讯息短平快向我们冲刷而来的今天,沉潜下来,读一部长篇作品的必要性是什么?出版人、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总编辑范红升近期在成都方所举行的罗伟章新作分享会上,有一番精彩的论述:“沉浸到一部用心血和情感浇灌的小说里,跟着人物的命运往前走,获得一份完整的体验。从中你会获得对世界更深切有效的认知;对具体的人,你的亲人、朋友的情感和行为,更加理解和包容;不管是在现实中还是情感世界中,你都会变得更加从容。”

也就是说,沉浸式地、系统地阅读好作品,是碎片化信息模式所不能实现的、不能取代的价值。

亚圣孟子告诉我们,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书海滔滔,我们需要选择。我们寻觅这样的作品—— 那些用优美文字展现普通人日常生活世界、灵魂褶皱的书;那些展现一个人和内心世界搏斗时留下痕迹、肌理的书;那些对我们身处的时代做出及时、新鲜回应的书。

《人居香港:活化历史建筑》

作者:单霁翔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香港经验和香港故事”

2022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7月2日对公众开放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备受瞩目。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参与过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筹备工作。在书中,单霁翔回顾了香港历史建筑保护的历程,着重介绍了“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的创新成就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筹建始末。其中既有对香港城市规划的解读,又以近百个历史建筑为线索,讲述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香港经验和香港故事。

《张栻传》

作者:陈谷嘉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两位岳麓书院“山长”的时空对话

张栻是蜀学的杰出代表,也是湖湘学派的灵魂人物。他对宋代理学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创立了以“性”为宇宙本体的湖湘哲学学派,在理学阵营中独树一帜。以其独特的历史贡献,影响深远,泽被后世。该书作者是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原院长陈谷嘉,80多岁高龄的他,在史料及数十年研究张栻其人其事的基础上,对张栻理学思想和教育思想进一步挖掘和阐释,其中包含了许多立足于新时代对张栻研究材料的解读和阐释,重点记述和阐释了其以太极、性、理、心为基本范畴的理学本体论思想体系和以“成就人才,以传斯道而济斯民”为目的的教育思想,生动呈现了张栻思想对湖湘学派、湖湘文化的千年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以及其传回蜀地后所产生的重要作用。

《探寻第三极:西藏考古手记》

作者:霍巍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让考古报告中的精髓,以一般大众能够接受的形式加以普及”

四川大学杰出教授,川大博物馆馆长、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的霍巍,在高原考古领域收获甚丰。在进行专业学术研究的同时,他还会应一些刊物的约请撰写一点西藏考古的随笔和手记,积少成多。本书就收录了霍巍多年来在第三极考古工作中写下的数十篇随笔,生动记录了作者在发掘、调查以卡若、曲贡、藏王陵等为代表的西藏古文化遗址过程中的发现、感受和思考。文章大多是霍巍在田野调查现场所写就。霍巍说:“我一直期待着有一个机会,能够从大众的角度,把这些严肃的工作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考古过程、发现经历、亲历者的喜悦与激动、成功与失败的反省和思考等和公众分享,能够让考古报告中的精髓,以一般大众能够接受的,生动、活跃的形式加以普及。”

《榆林道》

作者:胡成

出版社:后浪出版公司&上海文艺出版社

“从活生生的人那里读出历史长在现实的样子”

漫漫黄沙,驼铃声声。沉淀了太多历史尘埃的大西北,吸引着无数人踏上探寻之旅。摄影师、作家胡成在过去10年内,三次踏上陕北之旅,深度走访绥德、米脂、榆林、横山、靖边等地,沿途会遇到当地各式各样的普通居民,交流、观察,甚至融入。他白天行走、拍摄,晚上在小旅馆或者投宿的民居里写下一天的见闻、感受、思考。胡成不是西北人,大西北对他来说是遥远的边关,但所遇之人的淳朴、真诚,让他有亦见故园的亲切。与一般常见的游记文章多注重对景点、遗址等“物”的记录,胡成的书写更侧重于对遇到的西北“人”的描摹。毕竟,从活生生的人那里,往往能读出最深层的历史长在现实的样子。

《隐秘史》

作者:罗伟章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突破传统乡土小说艺术范式的有意味的形式”

罗伟章的小说爱用“史”命名。比如此前备受好评的《声音史》《寂静史》,以及最新出版的《隐秘史》,组成三部曲,在文坛深受瞩目。小说运用“史”的概念,在阿来看来,“其中包含着作家为时代立传的野心。当然,文学家所写的‘史’当然不是历史学的概念,它体现的是哈罗德·布鲁姆对史诗的解释,即审美的历史,包含着人类不懈奋斗的精神,通往最深的智慧。”小说单行本出版前,在纯文学杂志刊出时就备受文学界好评,在李敬泽、毕飞宇、苏童等人共同推选下,该小说获得首届凤凰文学奖评委会奖。颁奖词认为这部小说“不仅超越了许多同类题材小说创作的主题呈现,而且也在描写技法上超越了自身的艺术局限,尤其是对人物心理世界的刻画,成为突破传统乡土小说艺术范式的有意味的形式——以一种更加恢宏的时空概念打开了人的内心世界‘隐秘史’。”

《何白李家书》

作者:何白李 兰永生(整理)

出版社:巴蜀书社

“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的身教和爱,才是最动人的力量”

在四川泸州,一段家风馨香、家书传世的佳话传扬至今。从家书到家庭小报,在平朴、真情、无拘中教化、引导着何氏后人。不管是写给个人的书信,还是家庭全体成员阅读的《家庭小报》,何白李的书信文章,题材广泛,内容深刻隽永,涉及家事、天下事,关涉读书、做人、写作、谋事、书画、伦理、教育、哲学、文艺、历史等诸多领域,洞见鲜明,爱意融融。何白李浸润传统文化,又精通外语,涵养深厚,他的家书无世俗计较,无诉苦责备,格调超拔。特别是他提出的八字家风:和睦、勤俭、奋发、追求,成为何氏家书的主旋律。纸短情长,家书家教家风的背后,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的身教和爱,才是最动人的力量。

《野望》

作者:付秀莹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中国传统美学在新时代的新探索”

纵然城镇化进程加速,农村生活依然是文学创作者目光聚焦的对象,尤其是对于那些有着乡土成长背景的作家。小说《野望》以二十四节气为叙述的结构,以小寒开始,到冬至结束,冬去春来,夏秋更迭。节气的交替之下,呈现出平凡、普通的生活日常。在叙事展开的过程中,作者将北方农村自然风景的描绘与抒情融入其中。细细碎碎的铺陈式写法,似乎有着《红楼梦》等中国传统小说的影子。清新自然的文笔,又让人联想到荷花淀派的孙犁。付秀莹的付出也得到了评论家的认可,有人就评价这部小说是“中国传统美学在新时代的新探索”。

《关于告别的一切》

作者:路内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以爱情之名书写个体的心灵成长史

在路内这个最新长篇小说中,主角李白是个作家,说话幽默有趣,却是行动上的失语者。爱情往往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品质。在李白的爱情生活中,可以看到他身上的闪光点,以及缺点处。更重要的是,他从自己谈过恋爱的女性身上,学到了如何去爱,如何去生活,以及告别和接受告别。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自然也不是一部优秀小说的全部。在路内的笔下,总是自然展现出20世纪80年代江南一带工厂的面貌、人情风味,读起来既能跟着他增长见识,也能感受到那个往昔时代的空气。以至于有评论家称路内是小说领域中的“年鉴学派”,认为“他以编年的叙事结构,以记忆为调度,让个人成长史混迹于故土的时代变迁。”

《林徽音先生年谱》

作者:曹汛

出版社:文津出版社

国内第一部系统梳理、扎实考证林徽因生平的著作

近十余年来,林徽因突然成为文化名家的流量宠儿,市场上关于这一主题的书呈几何式增长,但很可惜,其中多是摘抄二三手资料拼凑而成,且有较大的演绎色彩。真正对林徽因做过严肃认真考证、研究的作品凤毛麟角。作为2020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建筑史学家曹汛撰写的《林徽音先生年谱》出版后,引起了海内外建筑界的广泛关注。

年谱以鲜活的史料回顾了其真实一生,阐明林徽因对中国建筑史学所做的贡献,是国内第一部系统梳理、扎实考证林徽因生平的著作。书中可以看到林徽因各个年龄阶段照片的同时,读到当年她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传奇般的家庭生活、求学经历、艺术创作和社会交往,以及重要的研究成果,了解一个生于江南的小女孩如何成长为胡适口中的“一代才女”。

该书书名中为何是“音”,而不是“因”?作者在书中有解释:林徽因本名林徽音,是其父所起,寄托了父亲对女儿的极高期望,与林先生一生的气质成就最为相合。“林先生自己也喜欢,所以现在应该重新改回来。”

《万物闪耀——李元胜博物旅行笔记》

作者:李元胜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当在湖边散步的时候,更是会有无穷无尽的句子涌上来”

过去20多年里的时光里,李元胜一边走路,拍摄,一边写诗。他的诗得过鲁奖,《我想和你虚度时光》被歌手唱出圈。与此同时,他还通过散文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收获。20年的自然观察、训练有素的微距摄影,以及诗人对万物的敏感,在李元胜一个人身上后,还催生出了一个全新而独特的作品:李元胜博物旅行笔记。在这些笔记中,我们可以看到,李元胜的自然笔记跟诗歌是互相促进的。诗的敏感给了他发现、观察、记录自然的独特视角,反过来,自然旅行也滋养了他诗歌的生命。比如当他在湖边散步的时候,更是会有无穷无尽的句子涌上来。

关键词: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