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文化 >
天天快资讯丨匠心|演绎成都漆艺的“漆”彩斑斓 漆器匠人尹利萍:从“一见倾心”到48载相伴 2022-12-21 16:05:55  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刘可欣

穿梭在成都树木葱郁的小巷之中,漫步在通惠门安静又古朴的街道里,随着蜿蜒的小道来到蜀华街72号,在狭窄的林荫路上,就能看到一块写着“成都市漆器工艺厂”的牌匾,在初冬的阳光的照耀下,能够看到牌匾上开裂的纹理。推开左右两扇略显陈旧的铁栅门走进厂中,会发现井字型建筑四面环绕,而尹利萍一生中大部分的岁月,就在这里度过。

老旧的厂房中,似乎凝结了数十年的光阴,陈旧门窗仿佛诉说着这里历经过漫长的岁月。而推开其中一间房屋的大门,却像是打开了珍奇宝盒一般:牡丹宝相瑞叶花瓶、雕银丝光晕彩虞美人花瓶、雕银丝光晕彩蟠龙旋转攒盒……各种不同形状的精美漆器陈列其中,在灯光下泛着温润而通透的色泽。而这些漆器,大多数诞生于国家级非遗成都漆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尹利萍手中。


(资料图片)

《史记》中曾写到:“木器髹者千枚”“漆千斗”。扬雄《蜀都赋》中亦称:“雕镌扣器,镂器,百伎千工。”成都漆艺作为我国最早的漆艺之一,发轫于商周时期,金沙遗址出土的漆器残片现在依然文饰斑斓、色彩亮丽。而在这项技艺能够传承数千年而不衰,正因历史流转中,有无数如尹利萍一般的手工艺人,口授心传将“大漆之美”交到年轻人手中。而在与成都漆艺相识相伴的近50年岁月中,她也一路见证了自己的“匠人”之心。

尹利萍

初遇 “它的美值得让我做一辈子”

“漆从西蜀来”,短短的五个字中,就能看到成都漆艺扎根西南一隅的先天性条件。自古以来,四川盛产生漆和朱丹,是制作漆器的主要原料,所以成都成为了中国漆器的主要产地之一。那样说来,作为四川姑娘的尹利萍,冥冥之中与漆艺也有着天生的缘分。

“做漆艺的话真的还是一个机缘,我还是现在回想起来的话,还是觉得是一种缘分。”回想起与成都漆艺结缘的起点,恐怕要将时间倒回到48年前,彼时完全不知道啥是“漆器”的尹利萍,就这样懵懵懂懂的,推开了成都漆器厂的大门。

“我进漆器厂以前,在学习画画,有一个当画家的梦想。”回忆起往昔,尹利萍笑着说到,本来以为能实现自己的画家梦,没想到阴差阳错间,开启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当时漆器厂属于成都市工艺美术公司,这个公司当时正面向社会,招收一批有绘画水平的年轻人。我通过考试被公司录取。被公司录取后,我开始以为会圆我的画家梦,我可能会分到画苑,结果被分到了漆器厂。”

初见漆器,除了感到好奇和惊艳之外,尹利萍更对其感到陌生。这种陌生感,来源于当时成都漆艺的小众和不广为人知。“当时,漆器的确是太高冷了、太小众了。我完全不知道什么叫漆器,到了漆器厂以后,才看见了以后要从事的工作。”而这一做,就是48年的光阴。

精美华丽、富贵典雅、光泽细润、图彩绚丽……在漆器物件上,能够看到天然生漆所焕发出来的不同风格的美感。同时,成都漆器胎体不拘,做工讲究,更是集艺术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手工制品。它既可高悬于庙堂之上以彰显华贵,又可充当精致耐用的日常用品。所以,到那个这些精美的漆器,在成都漆器厂中与尹利萍相见时,她也算是“一见倾心”。

尹利萍

“第一眼看到,就觉得很美。这漆器吧,眼睛看来美,拿在手上又觉得很温润舒服,和人的肌肤好像有一种很自然的融合。再仔细了解下来,知道它包括了很多用途,可以在生活上用,也可以做得非常漂亮的陈设品。”尹利萍说到,在用途之外,漆器本身也可展示丰富多样的风格,不管是写实的、抽象的,还是复古的、当代的。“各种艺术风格,都可以融合在漆器上面。我觉得,漆器真的是很神奇的一种艺术,它完全值得让我为它去做一辈子。”

成长 “把漆器的长处和魅力都挖掘出来”

成都漆艺,浩荡数千年而愈久弥新。从现有的考古资料中,人们得以窥见成都漆器绝佳的工艺和当时的辉煌。成都漆艺工序繁多、制作细致、耗时久长,尤以雕花填彩、雕漆隐花、雕锡丝光、拉刀针刻俗称三雕一刻及隐花变涂等极富地域特色的髹饰技艺闻名于世。而在成都漆艺的工艺发展演变过程中,经历过多次技术革新,在不同的历史朝代中,也不断诞生着新兴的技法。

时间辗转来到上世纪70年代,当尹利萍进入成都漆艺这门手艺之中时,其已经在上千年的历史积淀中,承载了许多独特的工艺。而尹利萍的青葱岁月,就一头扎进了这门传统非遗中,徜徉在浩瀚的手艺海洋里。要学习的知识技术,更是数不胜数。

“才开始跟着师傅学习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师傅教什么学什么。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刚入门,当时的漆器订单以外贸订货为主,基本上是按单生产,外贸订的是什么样的,我们就照着这个东西去给它复制出来。所以那个时候,基本上是模仿为主。”而尹利萍的学徒岁月,就在忙忙碌碌之中,飞快地度过了。

但慢慢的,当尹利萍能够独立设计、制作漆器时,她也需面临着成长。“漆器手工艺,要体现我们精湛的技艺和对材料的驾驭,体现材料美、材料美、工艺美、艺术美。所以,我在后来设计当中,就会有一些从美学方面、艺术方面考虑的作品。”尹利萍说到,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烙印,对于手艺人而言,从事这个行业,自然要为之赋予自己的理解。“要做出跟老祖宗一样的东西,是不可能的。应该要加上我们当下漆艺的素材,对其的艺术理解和我们本身艺术的水平,来设计出符合时代审美的作品。”

幸运的是,当尹利萍能够在漆器技艺中独当一面时,恰逢国家飞速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中国传统生活美学也开始成为热议的话题。于是,尹利萍开始沉下心来,用成都漆艺这一中国传统技艺,将东方美学展示得淋漓尽致。

尹利萍作品

“我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设计了一件雕银丝光晕彩虞美人花瓶。我把花瓶设计得非常优美,花瓶的高矮,还有线条的流线,就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这件花瓶做出来了以后,它曾经获得了咱们中国漆器行业评比的4项满分,最后被收藏在中国工业美术馆珍宝馆。还有之前做的一件旋转式年年有‘鱼’攒盒,也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到了21世纪,尹利萍更是创作了数不胜数的漆器工艺品,每一件都折射着她在漆器工艺上的不断前进,譬如:作品《生命》融合了美的姿态和不屈的精神,展现了尹利萍对生命情感的思考;《春去春又来》则寄托着她对时光流逝的感受;而炫目的“牡丹宝相瑞叶花瓶”,在色调上就表达出了喜悦心情……

“我觉得,我在30多岁、40多岁、50多岁、60多岁等时候,在每一个时代做出的作品都不一样。很庆幸的是,我认为自己在学习、在成长,在不断地超越自己。在创作中,我把漆器的长处和魅力都尽量地挖掘起来,然后去和成都漆艺的工艺结合。”

传承 “清贫的行业也在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

一路走来,尹利萍在漆艺技艺道路上不断修炼,与此同时,她也见证着成都漆艺的发展与传承。2006年,成都漆艺成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2007年,尹利萍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都漆艺代表性传承人。时至今日,当中国传统工艺被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认知,“匠人匠心”更被年轻人追捧热爱,“国潮”成为新的流行趋势,漆器的认知度也在不断提高。

牡丹宝相瑞叶花瓶

“成都漆艺,在中国的漆艺史上是占有非常大的位置,也在中国漆器界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其中的工艺更只有成都才有。所以有的时候,一些场合就算我们人不去,只要漆器作品往那儿一放,别人都知道这件作品是四川成都的。它有非常鲜明的个性,辨识度非常高。”

但哪怕是在漆器历史上占有无比重要地位的成都漆艺,在尹利萍的眼中,也面临着传承的困境。曾在数千年岁月中熠熠生辉的“大漆之美”,也要面对后继无人的窘迫,这一度让尹利萍感到十分头疼。可随着“国潮”的兴起,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的复兴,也逐渐让她看到了曙光。

“以前,我觉得难度最大的觉得,是没有年轻人知道大漆,认为这项技艺有点‘后继无人’。可现在说到漆器的传承,我想年轻人他们只要知道了成都漆艺,很多人都会喜欢。虽然说在人才培养上,我们还需要更多的人进来,但相比之前,如今很多年轻人都知道中国的传统文化,知道中国的漆艺了。”

尹利萍说到,从事成都漆艺这个行业,实在是个“清贫”的职业,其不仅学习技术的时间成本,更要求从业者要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要把这项技术学好,很难。其中的每一个工序,没有时间的积累是出不来的。要学好一道工艺,没有三五年是达不到入门的。然后你要能够驾驭,完全读懂技艺,甚至随心所欲地让它为你服务,真的是没有十年八年的积累,就更别谈了。此外,没有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没有对历史、诗词等领域的涉足,更是达不到一个高度。”

令尹利萍感到欣慰的是,现在的成都漆艺厂,80后、90后的年轻人占了大多数,更有00后的新兴力量参与其中,她的队伍几乎是年轻化的。就在采访的间隙中,尹利萍办公室的房门被不断敲响,找她讨论漆器图样的徒弟,还有将漆器胎体塑造完成请她“参谋”的同事。当他们在窗边仔细摩挲着漆器的纹路时,初冬暖煦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耀在他们身上,就像漆器所散发出的光芒,温润又绵延。

关键词: 一见倾心 成都漆艺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