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文化 >
【世界时快讯】古遗址“邂逅”民俗 小年这样过更有滋味丨新春走基层 2023-01-15 19:17:47  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每一处遗址公园,皆为一个地方的文化标识和历史记忆,引领着人们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遗址古迹作为最直观、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文化遗产类别,不仅是古代先民不断劳动创造和改造自然的重要遗迹,更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相关资料图)

东华门遗址航拍(图片由活动举办方提供)

1月15日,南方的“小年”到了,东华门迎来了一批可爱的“游客”们。身着汉服的20组亲子家庭来到东华门考古遗址公园体验参观。这是东华门考古遗址公园第二次开放,也是2023年的首场活动。

听文物的故事走近千年历史

活动邀请了成都市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雪芬,为大家讲述东华门考古遗址的历史人文。跟着老师的步伐,小朋友们了解了在考古中发现的水井、道路、河道、建筑、沟渠等遗迹,看到了文明和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孕育、萌芽和生长。在东华门考古遗址公园和2300多年前的成都相遇,触摸东华门上千年历史。

张雪芬正在给小朋友们介绍出土的文物

“瓷器长期埋藏于地下,出土时呈现不同程度的破碎、劣化、碎片混杂等情况,但我们现在看到的瓷器都是完整的,这是因为在被发掘之后,考古研究人员还要进行细致的文物修复工作。”张雪芬老师以东华门遗址出土的瓷器为例,简单介绍了瓷器、陶器等文物的修复过程。

低温绿釉盘 五代(图片由活动举办方提供)

“咱们都说‘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我们也希望东华门遗址这个项目能够真正去贴近群众生活,既能一览历史遗址,也能充满生活美学。未来,我们会去策划更多有意义、有趣的活动,像露营、研学、市集、策展等等。大家可以一边喝着咖啡闲庭信步,同时回看成都千年文明。”东华门考古遗址公园新春贺岁活动发言人钟婉方介绍道。

“我去看看,说不定会发现文物!或许还有一个瓦片呢?”活动还未结束,小朋友们的心中已经种下了对考古的向往。

体验考古“盲盒”打卡传统民俗

为了让小朋友们体验“发掘文物”的乐趣,现场还准备了很多盲盒“考古道具”,供小朋友们现场沉浸式体验真实的文物探寻过程。小朋友们可以通过“挖出”器物的材质、工艺、造型等方面来判断该类型宝物的时代特征,了解亲手挖出来的宝贝是什么以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我这里是个三星堆的青铜面具!”“我这边有个花瓶!”现场小朋友们互相分享着自己的成果。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1月15日正值南方的“小年”,为了应景,活动还设计了“回望锦城千年,探寻历史中的成都年味儿”的环节,让大家了解到历史中的蜀都年味。

小朋友们正在认识制作椒柏酒的材料

课堂上,老师为孩子们讲解了“椒柏酒”的历史。椒是花椒,柏是柏树叶。饮椒柏酒是中国民间习俗,农历正月初一用以祭祖或献于家长,以示祝寿拜贺之意。春节饮椒酒的习俗起源于汉代,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载:“正月之旦……子、妇、孙、曾,各上椒酒于其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南宋诗人陆游也在《丙寅元日》中描写到:“家家椒酒欢声里,户户桃符霁色中。”

成都糖画兔子

现场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灶糖。灶糖是一种麦芽糖,吃灶糖也是过小年的民间习俗之一。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有两个说法,一说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不让他在玉帝面前说坏话;一说是希望他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同时,糖画手艺人在现场给小朋友们制作糖画,让小朋友们也能体验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糖塑(成都糖画)的魅力。

小朋友们书写的“福”字

此外,小朋友们还体验了“拜年贴”“写春联”“做花灯”等习俗。

文物的核心在于保护、传承和创新。只有当人们走进遗址公园,通过展示、介绍、参与,让文物和历史融入生活,才能让更多的市民了解这种遗产的意义和价值。记者了解到,东华门考古遗址公园已经完成盆体外立面改造、顶棚、光彩工程及文物保护阶段性工作。在成都大运会举办前,东华门考古遗址公园将贯通内外场,外场遗址全面建成开放,完整呈现隋唐五代至两宋摩诃池、明代蜀王府、唐五代建筑、宋代卵石铺装道路等历史遗存。到时,公众可以走进东华门考古遗址公园,触摸成都文化的脉搏,目睹2300年历史的芳华。

关键词: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