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文化 >
环球微头条丨《中国科幻口述史》首卷在成都出版 刘慈欣等七位名家分享经典“科幻时刻” 2023-02-21 07:23:16  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1903年,鲁迅在译完儒勒·凡尔纳的《月界旅行》后写道:“导中国人群以行进,必自科学小说始。”20世纪初,鲁迅、梁启超等有识之士把科幻引入中国,认为科幻能够激发国人新的梦想和想象,其中包含着国家所需要的科学精神和现代化力量。从那时起,科幻在我国发展已走过一百二十年,科幻文化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开枝散叶,结出丰硕的成果。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将第一次来到中国举办,成都即将成为亚洲第二座举办世界科幻大会的城市。

为梳理中国科幻发展脉络,全方位展现中国科幻发展历史,生动再现中国科幻人筚路蓝缕、薪火相传,最终迎来世界科幻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的逐梦征程,成都时代出版社携手专业科幻机构八光分文化联合推出图书《中国科幻口述史》(三卷本),以图像和文字,生动记录半个多世纪以来为中国科幻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名家巨擘所走过的路程。2023年2月20日,记者获悉,该套书第一卷已先行上市,预计在今年10月世界科幻大会启幕之前三卷本出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与时间赛跑的科幻口述史

自2016年以来,曾在《科幻世界》杂志社深耕多年的资深科幻编辑杨枫带领自己的八光分团队,启动了中国科幻口述史项目,以采访、拍摄驻川中国科幻巨擘为起点,于2017年结集出版《追梦人——四川科幻口述史》,该书在第二年就相继获得第9届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非虚构作品金奖”和第29届银河奖”最佳相关图书奖”。

《追梦人》中部分采访对象在做完口述史之后溘然长逝,其中,第一个离开的是周孟璞。周孟璞老先生出生于法国蒙彼利埃,7岁随父母回国,其父周太玄是“少年中国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母亲王耀群是四川第一位女博士。周孟璞曾主编过《科幻爱好者手册》,从科学走向科普。其后,另外一位受访人、文化名家流沙河也撒手人寰,其讲述自己和科幻的渊源成为绝唱。采访对象先后辞世,永不可能重新现身再口述一次,历史就这样凝固在纸面上,这一点让杨枫前所未有地意识到此项目的“抢救”属性——必须与时间赛跑,抢救保存珍贵的科幻口述史档案,同时也为中国科幻的研究和探索积累史料。

之后五年,杨枫带领团队陆续采录、收集了海量珍贵的科幻史一手资料,建立起可谓浩瀚的影像、文字资料库,2021年底,成都申办世界科幻大会成功的消息传来,作为申幻的重要助力团队之一,八光分准备向首次来到中国举办的世界科幻大会献上一份厚礼,重启中国科幻口述史这一“抢救式”采访项目便提上了日程。

在成都时代出版社工作的新锐编辑侯雯雯是前一本《追梦人》的读者。在得知杨枫团队有意重启这个”抢救式”口述史项目之后,积极促成了此次合作,双方决定做一套三卷本精装版《中国科幻口述史》。五年之后重启的抢救式采访项目,对此前已有的文图内容进行了大量、细致的修订增补,仅第一卷就更新图片近百张,在史料的珍贵性、图片的丰富性、信息的准确性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此外,还新增十余位采访对象。

全书三卷本共有二十余位采访对象,除了“何(何夕)慈(刘慈欣)康(王晋康)松(韩松)”等当下蜚声国内外的科幻作家,亦有一手缔造《科幻世界》“神话”的前行者杨潇、谭楷;既有97岁高龄的王麦林、92岁高龄的萧建亨,也有已经辞世的王晓达、杜渐等功勋卓著的老前辈,构成煌煌三卷本《中国科幻口述史》,移针匀绣地编织出细密的新中国科幻史全貌,献礼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

刘慈欣在内的七位科幻名家的集体回忆

目前已出版的第一卷,采访了七位功勋卓著的科幻名家:科幻世界杂志社首任社长杨潇和首任总编辑谭楷、文化名家流沙河、科幻学者吴岩教授、知名科幻作家王晋康、刘慈欣,以及他们背后的重要科幻推手姚海军。书中包括序言:《与中国科幻同行,何其幸哉》《杨潇:当仁不让,天道酬勤》《谭楷:对科幻永葆赤子之心》《王晋康:中国科幻的思想者》《吴岩:传递中国科幻的火炬》《刘慈欣:<三体>之后,荷戟独彷徨》《姚海军:中国的坎贝尔》等。

从中我们可以获知不少珍贵的“科幻时刻”。比如1979年,成都,杨潇如何把一本濒临倒闭的《科学文艺》,做成了后来世界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期刊《科幻世界》,她如何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单枪匹马去往海外参加世界科幻协会年会,完成了中国科幻和国际的首次接轨?1997年,五名美国、俄罗斯宇航员空前绝后地同时被请到中国参加国际科幻大会,时任科幻世界杂志社总编辑的谭楷为他们准备了什么惊喜?而今在科幻教育领域桃李满天下的吴岩,少小以写评论出道,曾是哪些老一辈科幻作家的铁杆“追星族”?“中国科幻四天王”中的刘慈欣和王晋康交情如何?最初,《三体》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三体》之后,刘慈欣下一部写什么?从林场工人到“中国的坎贝尔”,打造传奇的重要推手姚海军,自己如何也成了世人眼中的传奇?

七位科幻名家的集体回顾,带读者在聊天中读懂中国科幻发展史,身临其境感受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以史为经,以人为纬,间或不同受访者的彼此印证、交叉描述,跨领域、多视角地展现中国科幻所走过的半个多世纪艰难而辉煌的历程,脉络清晰,透射出中国科幻事业艰难却坚定的足迹,充分见证中国科幻人历久弥坚的执着与情怀。

关键词: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