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文化 >
视讯!从“孔乙己文学”,读懂青年人的焦虑 2023-03-22 18:15:28  来源:潮新闻

孔乙己,是鲁迅小说中“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人物,代表着那些因为和时代格格不入、最终走投无路的旧时读书人。

时下,这一人物的遭遇被一些青年人重提。青年学子们戏称自己是高不成低不就的“孔乙己”,纷纷自嘲“如果我没有上过大学,那我一定心安理得地去打螺丝,但是没有如果”“学历不仅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等等。“孔乙己文学”应运而生,引来了媒体的关注,也引来了不少人的担忧。


(相关资料图)

这事该怎么看?笔者想谈三点。

第一,莫把青年人的自嘲太当真,太认真你就输了。

因为,青年人的自嘲其实是对自身状况的反思。而会反思自身的青年人,是不会做孔乙己的。通过与许多青年大学生的交流,笔者了解到他们绝大多数会在毕业后依据情况择业,也能俯下身段,选择与专业不对口的体力或者技术劳动养家糊口、奉养父母。同样,对于未来,他们依然愿意像父母一样把孩子送进高校,并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借此实现人生价值。网上充斥的“长衫束缚论”和“读书无用论”更多地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与表达,而非事实。

再进一步,“孔乙己”是时代性的悲剧,但我们绝非生活在“孔乙己”的时代。当下,我们的时代正在快速发展,不断进步,虽然整个社会正处在“人到半山路更陡”的爬坡阶段,但整个国家和人民都已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我们的社会没有也不可能有滋生“孔乙己”的土壤,青年人也不可能会像“孔乙己”一般因循守旧。

第二,我们确实应该认真读懂自嘲背后的焦虑。

归根到底,“孔乙己文学”的背后充满了对就业难的迷茫和焦虑。焦虑的原因显而易见。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今年,考研人数为474万,最终整体录取率不会超过30%,330多万人陪跑。前不久,一名清华大学硕士生在应聘一家大厂时惨遭拒绝,工作人员表示,硕士学历是合格的,但本科学历还只是211不是985,不符合标准。面对此情此景,青年人怎能不焦虑?

第三,读懂这份焦虑后我们该做些什么?

复杂问题没有简单办法。从“小镇做题家”到“孔乙己文学”背后投射出的是复杂问题,我们不能一批了之、一笑而过,而是应当理解青年人,鼓励青年人,同青年人一起反思、应对、舒缓就业压力,一起帮助青年人解决就业难。青年强,则国家强。帮青年人找出路,就是帮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找未来。

知识依然是改变命运的钥匙。就社会发展的情况看,人才需求和就业压力是存在结构性矛盾的,不是知识无用了,而是进一步说明了我们应当根据社会需要来更新知识。因此,对应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加快更新知识体系、充实社会实践,加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塑造硬核价值的能力,这是大势所趋。高校应勇担大任,打造孵育创新能力的策源地,争做促进社会百业兴旺的发动机,培养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过硬的人才。

更重要的是,社会各界应该相信青年人,相信他们能够创造美好的未来。要知道,社会总是在不断进步的,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青年人的自嘲、焦虑,正代表着他们在求变、在努力,社会大可放大肚量,让青年人试一试。

家长们应更宽容,理性看待青年人的职业和人生选择。毕竟,绝大多数人终究只是芸芸众生中“平凡的一员”,能打理好自己的生活就是成功,就值得家长骄傲。家长应多鼓励多宽容,让青年人放下包袱轻松上路,从容应对生活的各种挑战。

青年人应该更自信,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烦恼。学校、家庭、社会固然应该尽力帮助青年人,但青年人最终还是要靠也一定会靠自己的努力赢得未来的。在压力下生存,在压力中成长,是每个时代青年人的必修课。只要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努力拼搏,每个人终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