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文化 >
揭开古蜀文明神秘面纱《寻古中国·古蜀记》6月10日起央视开播_速读 2023-06-09 18:02:10  来源:封面新闻

小巧精致的陶塑人面像、工艺复杂的青铜神坛、夺目精致的太阳神鸟金饰……当这些造型独特,制作精美的文物被发掘出土,似乎在向世人诉说着一段段神秘而古老的往事。在文物的背后,神秘的古蜀文明源自哪里?古蜀先民来自何方?五代蜀王是否确有其人?蜀地族群在成都平原创造了怎样一段震惊今人的古代文明?古蜀人与黄河流域及长江中下游流域先民如何交往交流交融……也许,在即将与观众见面的纪录片《寻古中国·古蜀记》中,能够从中找到些许答案。

四川金沙遗址太阳神鸟金饰


(资料图片)

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大型系列纪录片《寻古中国·古蜀记》也于当日起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22:30档开播。5集纪录片将通过对神秘古蜀王国的最新考古发现,深入揭示古蜀文明如何与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文明交流融合,生动呈现古蜀文明的辉煌以及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

据介绍,《寻古中国·古蜀记》立足诸多遗址考古成果,运用相关史籍文献,系统梳理从川西高原的营盘山文化到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十二桥文化)、古蜀大型船棺遗存的考古学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古蜀国传说中的“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五代蜀王世系图谱。其中,纪录片摄制组探访了四川博物院等13座博物馆,营盘山遗址等12座考古遗址,跨越10000多公里,足迹遍布四川、甘肃、重庆等多省市。

四川营盘山遗址彩陶与甘肃马家窑文化的关联

片中,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26位专家学者,以高度的严谨性、科学性,细致解读了陶塑人面像、侈口深腹陶罐、青铜神坛、大型立人神兽、漆床等近百件珍贵文物,梳理了古蜀文明的发展历程。片中结合《蜀王本纪》《汉书·贡禹传》《竹书纪年》等12部经典古籍解读,加大对古蜀文明相关文物的考据,一步步揭开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

于是在纪录片里,观众能够看到营盘山遗址出土的陶塑人面像,这是一件5000年前的陶塑艺术珍品,小巧精致、表情传神。考古学家通过造型考证、碳同位素分析、颅骨测量等方法,溯源古蜀先民的容貌、食物和迁徙轨迹。还有来自桂圆桥遗址中的侈口深腹陶罐,为探寻成都平原早期文化提供实物线索。

四川营盘山遗址陶塑人面像

此外,以宝墩古城、高山古城和郫县古城为代表的8座史前古城遗址群,有力证明成都平原是长江文明乃至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源头之一,为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模式及多元一体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同时,三星堆遗址发掘的文物也在节目中亮相,其中出土的玉琮与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一带的良渚文化遗址出土同类器,陶盉、玉璧、玉璋等与黄河流域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同类器物,铜兽面与长江中游石家河遗址出土的玉人头像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实证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在古蜀文化中的体现。而太阳神鸟金饰等众多文物,见证了金沙时代古蜀人的社会活动、农业畜牧与文化交流。

四川三星堆遗址与浙江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对比

值得一提的是,节目中还有不少最新的考古成果披露,如:宝墩遗址大规模水稻田遗迹最新考古发现,填补了长江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水稻遗迹的空白;三星堆8号坑内造型奇特、工艺复杂的青铜神坛,在基本清理完毕后首次全身全方位公开亮相。

镜头中,纪录片还持续深化了“思想+艺术+技术”创作理念,运用“XR+”拓展现实技术,超高质量复原大量古城遗址,让观众可以“穿越”时空一览几千年前古蜀大地的生活风貌。6Dof算法的自由视角拍摄技术,让众多古蜀文物首次以360度环绕方式进行展示,使观众能够全方位沉浸式地观赏文物细节。

纪录片海报

关键词: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