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文化 >
夯实创作基础 境因情生——读孙志刚山水写生 2020-12-03 09:28:06  来源:中国网

写生是画家的必练之功,可以培养作画者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为创作搜集积累素材,夯实创作基础。凡有成就的画家,均坚持到生活中去,到大自然中去,采风、写生,记录生活,感知生活,提炼生活。

志刚在写生上投入了大量精力与情感。他是我的同事,驻会协助我料理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务工作多年,冗务缠身。但他只要能抽出身来,就会背上画夹,带上画具,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到乡下去、到山上去,坚持写生。

他是山水画家,多作山水写生。先后到过京郊十渡、爨底下村,河北宁晋的北太行和河南新乡、山西陵川的南太行,安徽黄山,海南儋州、三亚、五指山,辽宁本溪关门山和铁刹山,新疆库尔勒铁门关、轮台胡杨林等地采风写生,速写稿盈箱累箧,收获颇丰。他游弋于山水林泉之中,仰观俯察,目之所及,尽是崇山峻岭、古村山居、溪汀水口、石罅流泉、野藤嘉木,云雾烟岚。在深得山水清气供养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把握对象韵致风神的艺术素养,情溢湖山,俯拾万物,神与物游,托境意生,在状物精微的写实基础上升华到物我交融的境界,将客观景物化为胸中丘壑,演绎成超越自然的画境。

中国山水画家的写生方式不同于西方风景画家聚焦于一地一景的实景记录与描摹,而是要求画家在真山真水中,饱游饫看,目识心记,搜尽奇峰、采一炼十,通过主体心源的体认,度其妙而取其真,有意识地从精神的层面切入对客观物象的理解和感悟,随心成迹,超以象外,将自然之水,化为胸中之水;将自然之山,化为胸中之山,再化为笔下之山,笔下之水,基于自然之美生发出心象之美。志刚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美展并获奖的《千秋寒月》、《大漠之魂》、《爱我家乡》等作品分别脱胎于北京圆明园、新疆库尔勒胡杨林及山西盂县神泉村的写生。从这些作品看,志刚是领悟了中国山水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真谛的。

志刚的故乡是山西盂县神泉村,他生于斯,长于斯,在故乡度过了自髫童至青年的美好时光。弱冠后先后到山东东营胜利油田、北京工作了近四十年,但故乡已深深印在他的心里,始终萦绕在他的梦中。他每年都不止一次地回到家乡,家乡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壑、一泉一石,民居村落,断壁残垣,都承载着他太多的记忆,寄寓了太多的情感。他的履迹遍及盂县的角角落落,在盂县神泉村、骆驼道村、土岭村、大汖村的速写,勾画了他熟悉的家乡景物,他笔下的每一组依山就势建筑的栉次鳞比的民居,每一道蜿蜒曲折的蹬道,每一排参差错落的栅栏,每一垛乱石砌就的院墙,每一座山,每一道岭,每一棵树,每一条河,都记录了他对家乡地域文化的理解,记载着岁月的沧桑,透发出淡淡的乡愁,散发着泥土的芳香,承托着他对家乡诚挚的爱。志刚与家乡风物心神契合,缘物寄情,境由心生,让我们感受到他家山之恋的深沉和田园情结的温度。

志刚多用针管笔、签字笔画写生,精于提炼,善于取舍。在辨识、梳理山脉沟壑,林木泉石、河床坡岸、屋宇院落等结构形态时,摆脱焦点透视的制约以及“目有不及”、“所见不周”的狭隘视野和眼前实景的约束,予以理性的归纳,注重物象之间的置列与交互,经营画面,置陈布势,临见妙裁。在构图布局的统领下,线与线之间遵循阴阳辩证、对立统一的法则,依照顾盼、揖让、交错、呼应的形式规律组合排列,形成疏密、主次、强弱、繁简、曲直、齐而不齐、乱而不乱,有秩序的渐次变化,富有韵律和节奏,增强了线描的魅力和画面的美感,使观者赏心悦目。

近年来,绘画队伍急速膨胀,不免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其中急欲成名敛利者似乎找到了捷径,拿着智能手机或背着照相机浮光掠影似地猎奇拍照,按快门代替了写生。结果是依据照片照猫画虎,缺乏生活气息,没有内涵、没有深度的浅薄之作泛滥成灾。因此,现在象志刚这样仍能坚持深入生活,坚持写生的画家就显得格外可贵、可敬了。

写生不是目的,最终还是要服务于创作。将充满生活气息,富有自然妙趣的写生稿,转化成笔精墨妙、意境深邃的中国画作品,还需要思构万仞,淬炼升华的艰辛过程。我期待志刚的山水写生层楼更上,更期待他的山水画创作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惊喜。

萧玉田于京华龙吟半岛

2020年3月6日子夜

关键词: 家山 孙志刚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6
 

中国网购网 market.sosol.com.cn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