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文化 >
天龙屯堡古镇在哪? 贵州讲好地名背后的故事 2020-12-28 09:32:07  来源:贵州日报

年初,一档电视节目火爆全网,“一举成名”“实至名归”“闻名不如见面”等环环相扣的环节,为观众打开了一扇地名文化的窗口,大家惊喜地发现,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地名原来蕴藏着那么多的故事和文化。

读懂名字,就是读懂一种深沉的感情。近年来,通过不断进行的地名文化挖掘活动,让更多的人读懂了黔山秀水之间的文化和深情。

凤阳汉服、雕花窗棂、演武地戏、鬼面傩雕,贵州的西部一域留存了大量明朝的“时光剪影”。追寻踪迹,在贵州安顺平坝的天龙屯堡古镇,淳朴的村民保留下了600年前的许多军屯文化和生活习俗,一物一瓦、一物一饰仿佛历史在线。

天龙屯堡古镇在哪?缘何得名?现在只要打开贵州地名数据库,在检索功能的帮助下,很快就能图文并茂地查看到相关信息:在区划地图上是一个位于安顺市平坝区的小镇。还能详细了解到古镇地名的来历、含义,以及地名的历史沿革,地名背后的故事等。

天龙屯堡不是个例,贵州地名数据库也不是了解贵州地名文化的唯一方式。现在贵州的地名文化挖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地名背后的故事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知晓。

随着全省各地地名普查工作的深入,系统性地开展了地名文化保护工作,并遵循地名命名和演化规律,本着“尊重历史、保护为主、方便群众”的原则,处理好地名文化保护与地名命名更名的关系。在编制地名规划和开展地名命名更名时,更是充分挖掘人文历史资源,优先使用反映当地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的地名,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新地名中,更好地体现地域特色,延续地名文脉,打造富有地方特色和人文气息的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景观,传承地名文化。

同时,将整理挖掘出的一批独具贵州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土司文化、屯堡文化和酒文化特色的地名文化成果,精心制作成地名故事、地名历史文化微电影、微视频,通过各种移动终端推广传播,让越来越多的地名被人们知晓。

近年来,作为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出的“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黎平县肇兴侗寨,现在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但“肇兴”缘何而来,却很少有人知晓。

“肇兴自古以来就是‘白扫鸟’(白鹭)的栖息地,以前我们称为‘扫兴’,现在地名中的‘肇兴’二字是民国时期才开始使用的。”通过地名普查走访,侗族老人给出了答案。

这段采集的视频也被编入《颐养胜地 侗都黎平》的地名文化短视频,并凭着优美的画面、详实的普查资料和动人的解说,拿下了“美丽中国·地名寻梦”全国地名文化短视频征集与展播活动二等奖。

此外,在“地名情·中国梦”全国地名普查微视频(微电影)征集活动中,仁怀市选送的《中国酒都·魅力仁怀·地名普查进行时》及麻江县选送的《蓝莓之约·古韵苗寨》分别获“普查工作类微视频”一等奖和“地名故事类微电影”优秀奖。

在“寻找最美地名故事”网络征集活动中,盘县选送的“贵州省盘州”获三等奖,凯里市选送的“贵州省蛇嘴岭”获优秀奖,松桃自治县选送的“蓼皋的由来”入选“中国100个地名故事”。

在全国地名理论征文活动中,遵义市选送的“遵义地名论稿”获得优秀奖。

越来越多的地名文化通过挖掘和打磨,被人们所熟知,贵州也更加意识到地名文化保护的重要。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少地方的地貌发生了改变,专名所指代的特点已名存实亡,但以民俗命名的地名生命力却极其旺盛。

因此贵州各地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地名文化保护探索和实践活动,通过将历史地名纳入本地历史文化保护范围,在城市改扩建涉及的地名命名时,启用一些文化底蕴丰厚的历史地名,让人民群众重新了解、认识历史地名中包含的本土文化。

2017年,黔东南州就在发布的《黔东南片区一体化规划》中将古地名和少数民族语地名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与传统节日、表演艺术等非物质文化一同予以保护和传承,为地名文化保护工作形成社会共识找到了突破口。

未来,贵州还将通过保护与合理使用地名文化遗产,彰显贵州的地域特色文化,留住贵州人的历史与乡愁。

关键词: 贵州 地名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6
 

中国网购网 market.sosol.com.cn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