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文化 >
系统性策划很重要 看得见传统 留得住美丽 2021-01-04 15:38:3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从传统旧式日历到如今功能多样、款式丰富的日历书,日历书市场逐年火热起来。今年,在日历书的销售排行榜中,既有《故宫日历》《豆瓣电影日历》《物种日历》等“老牌强队”的身影,也有《敦煌日历》《颐和园日历》《天坛祈年历》等后起之秀。一本好的日历书是如何设计出来?如何兼顾日历书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通过日历书将文化传播出去?近日,记者采访多位出版者和设计者,为大家讲讲关于日历书的那些事。

系统性策划很重要

日历书这一波热潮的开始,无疑要从《故宫日历》说起。

2010年《故宫日历》以1937年版为蓝本复刻出版,凭借其深厚的故宫文化内涵、活化文物艺术的形式以及精美的图书品质,在日历书市场上掀起“惊涛骇浪”。

“这些年,故宫博物院在年轻人群体中日益受到关注,故宫文创和出版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获益于故宫深厚的文化给养,故宫出版社在大众文化传播和新媒体融合领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故宫日历》正是在这样的怀抱中成长壮大起来的。”故宫出版社非遗编辑室主任、《故宫日历》责编徐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故宫日历》之所以能火起来,并带动日历品类图书走向广大读者和民众,一方面依托故宫IP,另一方面也源于其策划的系统性。徐海介绍,图书策划与编辑大多是点性概念,没有从点性思维上升到结构性思维,但是《故宫日历》从一开始就做了12年的整体规划,确定以十二生肖作为或隐或显的主题线索,把生肖的计时功能和文物主题结合起来,一年一个主题,12年下来就形成品牌。

这样有主题性的策划,也给后来者带来启发。例如《敦煌日历》,也是采用每年更换一个主题的方式,2020年主题为“五台山”,2021年主题为“观世音”,均通过一个主题来介绍一类敦煌作品,然后再分专题选取最有代表性的敦煌壁画和敦煌文献,结合当年游客最想了解的敦煌艺术内容进行设计。而依托于电影、图书和音乐评论交流的社交媒体社区“豆瓣”,则将自己的主题聚焦在电影领域。已经出版了5年的《豆瓣电影日历》,每天都会呈现和推荐一部电影,有优秀国产电影,也有国外佳片,有经典老电影,也有新上映的电影佳作。这些电影是从豆瓣60万电影条目库中提取的,以豆瓣的电影评分为首要参考标准。

先让文化实用起来

“日历作为古代中国社会人们记事记日的必备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已渐渐失去其功能。《故宫日历》从传统中汲取元素,赋予其新的内涵和新的功能,适合当代大众的需求。”徐海在分析《故宫日历》为何受到市场青睐时补充说道。

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为介绍故宫藏品,推动文化传播,1933年至1937年出版《故宫日历》,后因战乱戛然而止。《故宫日历》从一开始编辑出版,就已经形成了“国宝日读”的理念,甄选藏于故宫浩瀚宝藏的文物,每日一张藏品图片,历代书画、器物交杂穿插。

2010年起,复刻出版的《故宫日历》在继承原有理念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审美、知识、记事等功能,每张文物图片都配以短小的文字说明,融古代艺术于现代生活。在日期页上,还可临摹习字、记载日记和心情随笔。这些变化都让日历从传统的、一次性的日用品变为可以收藏和反复阅读的图书。

“产品开发是基础,用户的选择是检验的标准,日历书的流行反映出读者的需求,是要具有文化+产品特性的。”徐海说。

说到底,不管谁设计、设计什么,日历首先还是得实用。《敦煌日历》设计方之一、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所长赵晓星告诉记者,《敦煌日历》就是定位于服务敦煌文化爱好者的手帐日历,在保持风格“最敦煌”、内容“最准确”、格调“很时尚”的基础上,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现在很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离不开手帐,手帐是随身携带的,不能太厚太重。所以,《敦煌日历》比其他日历书薄,就是出于实用性的考虑。”赵晓星说。

在实用性上,面向文艺爱好者的《豆瓣电影日历》也花了很多心思。豆瓣豆品供应链负责人蔡鑫鑫介绍,《豆瓣电影日历》在策划之初就不只是一本日历,更是一本电影推荐指南。今年的日历书在支架上新增了收纳功能,使用后可以像书一样存放在书架中一字排开,成为系列电影经典书籍收藏。日历背面还增加了书写日记的功能,特定纸张额外加强了遮蔽度,使得背面印刷和书页不会影响页面观感。

再将文化传播出去

文化要走进日常生活,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日常生活才具有审美化的载体。当日历书用起来了,所承载的知识、文化、价值观才能得以传播。

《豆瓣电影日历》每一年都由专业团队选片,规避掉过于娱乐化或商业化的院线电影,更多考虑具有思考价值和长期审美价值的电影。读者可以通过日历内页上精心选出的电影台词或影评,了解影片的情感表达或价值观,收获对生活的启发或思考。

敦煌文化爱好者在使用完一本《敦煌日历》之后,对敦煌文化中的某一类壁画和文献内容就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如2021年的《敦煌日历》,就收集了敦煌壁画中的观音单体像、观音经变和敦煌本《观音经》,实际上等于为读者整理了一整套敦煌保存的观音资料。

“承载敦煌文化和注重实用性是《敦煌日历》最重要的两个特点。深入挖掘敦煌文化,设计出既能呈现敦煌艺术之美,又能引领当下时尚潮流,同时兼具实用性的产品是我们的目标。”赵晓星说。

走过12年的《故宫日历》,如今俨然成为人们了解和走进故宫的“纸上博物馆”。读者通过“紫禁城龙时空”“山水有清音”“快走踏清秋”“美意延祥年”“瑞兽祝昌隆”“丰年禾黍香”等主题,不仅对故宫各个门类藏品以及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有了更多认识,还打开了了解古代艺术宝藏的一扇窗。

“如今,很多人将购买和赠送《故宫日历》作为迎接新年的一个仪式,还有不少人将《故宫日历》作为收藏品,这些都赋予这本书满满的生活气息和仪式感。”徐海说,“这种仪式感陪伴我们每天的生活,若干年后某一天回头看,会发现里面承载的是文化和审美,也是自己的过往。人们通过《故宫日历》,看得见文物,看得见传统,留得住历史,留得住记忆,留得住美丽。”

从传统旧式日历到如今功能多样、款式丰富的日历书,日历书市场逐年火热起来。今年,在日历书的销售排行榜中,既有《故宫日历》《豆瓣电影日历》《物种日历》等“老牌强队”的身影,也有《敦煌日历》《颐和园日历》《天坛祈年历》等后起之秀。一本好的日历书是如何设计出来?如何兼顾日历书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通过日历书将文化传播出去?近日,记者采访多位出版者和设计者,为大家讲讲关于日历书的那些事。

系统性策划很重要

日历书这一波热潮的开始,无疑要从《故宫日历》说起。

2010年《故宫日历》以1937年版为蓝本复刻出版,凭借其深厚的故宫文化内涵、活化文物艺术的形式以及精美的图书品质,在日历书市场上掀起“惊涛骇浪”。

“这些年,故宫博物院在年轻人群体中日益受到关注,故宫文创和出版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获益于故宫深厚的文化给养,故宫出版社在大众文化传播和新媒体融合领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故宫日历》正是在这样的怀抱中成长壮大起来的。”故宫出版社非遗编辑室主任、《故宫日历》责编徐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故宫日历》之所以能火起来,并带动日历品类图书走向广大读者和民众,一方面依托故宫IP,另一方面也源于其策划的系统性。徐海介绍,图书策划与编辑大多是点性概念,没有从点性思维上升到结构性思维,但是《故宫日历》从一开始就做了12年的整体规划,确定以十二生肖作为或隐或显的主题线索,把生肖的计时功能和文物主题结合起来,一年一个主题,12年下来就形成品牌。

这样有主题性的策划,也给后来者带来启发。例如《敦煌日历》,也是采用每年更换一个主题的方式,2020年主题为“五台山”,2021年主题为“观世音”,均通过一个主题来介绍一类敦煌作品,然后再分专题选取最有代表性的敦煌壁画和敦煌文献,结合当年游客最想了解的敦煌艺术内容进行设计。而依托于电影、图书和音乐评论交流的社交媒体社区“豆瓣”,则将自己的主题聚焦在电影领域。已经出版了5年的《豆瓣电影日历》,每天都会呈现和推荐一部电影,有优秀国产电影,也有国外佳片,有经典老电影,也有新上映的电影佳作。这些电影是从豆瓣60万电影条目库中提取的,以豆瓣的电影评分为首要参考标准。

先让文化实用起来

“日历作为古代中国社会人们记事记日的必备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已渐渐失去其功能。《故宫日历》从传统中汲取元素,赋予其新的内涵和新的功能,适合当代大众的需求。”徐海在分析《故宫日历》为何受到市场青睐时补充说道。

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为介绍故宫藏品,推动文化传播,1933年至1937年出版《故宫日历》,后因战乱戛然而止。《故宫日历》从一开始编辑出版,就已经形成了“国宝日读”的理念,甄选藏于故宫浩瀚宝藏的文物,每日一张藏品图片,历代书画、器物交杂穿插。

2010年起,复刻出版的《故宫日历》在继承原有理念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审美、知识、记事等功能,每张文物图片都配以短小的文字说明,融古代艺术于现代生活。在日期页上,还可临摹习字、记载日记和心情随笔。这些变化都让日历从传统的、一次性的日用品变为可以收藏和反复阅读的图书。

“产品开发是基础,用户的选择是检验的标准,日历书的流行反映出读者的需求,是要具有文化+产品特性的。”徐海说。

说到底,不管谁设计、设计什么,日历首先还是得实用。《敦煌日历》设计方之一、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所长赵晓星告诉记者,《敦煌日历》就是定位于服务敦煌文化爱好者的手帐日历,在保持风格“最敦煌”、内容“最准确”、格调“很时尚”的基础上,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现在很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离不开手帐,手帐是随身携带的,不能太厚太重。所以,《敦煌日历》比其他日历书薄,就是出于实用性的考虑。”赵晓星说。

在实用性上,面向文艺爱好者的《豆瓣电影日历》也花了很多心思。豆瓣豆品供应链负责人蔡鑫鑫介绍,《豆瓣电影日历》在策划之初就不只是一本日历,更是一本电影推荐指南。今年的日历书在支架上新增了收纳功能,使用后可以像书一样存放在书架中一字排开,成为系列电影经典书籍收藏。日历背面还增加了书写日记的功能,特定纸张额外加强了遮蔽度,使得背面印刷和书页不会影响页面观感。

再将文化传播出去

文化要走进日常生活,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日常生活才具有审美化的载体。当日历书用起来了,所承载的知识、文化、价值观才能得以传播。

《豆瓣电影日历》每一年都由专业团队选片,规避掉过于娱乐化或商业化的院线电影,更多考虑具有思考价值和长期审美价值的电影。读者可以通过日历内页上精心选出的电影台词或影评,了解影片的情感表达或价值观,收获对生活的启发或思考。

敦煌文化爱好者在使用完一本《敦煌日历》之后,对敦煌文化中的某一类壁画和文献内容就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如2021年的《敦煌日历》,就收集了敦煌壁画中的观音单体像、观音经变和敦煌本《观音经》,实际上等于为读者整理了一整套敦煌保存的观音资料。

“承载敦煌文化和注重实用性是《敦煌日历》最重要的两个特点。深入挖掘敦煌文化,设计出既能呈现敦煌艺术之美,又能引领当下时尚潮流,同时兼具实用性的产品是我们的目标。”赵晓星说。

走过12年的《故宫日历》,如今俨然成为人们了解和走进故宫的“纸上博物馆”。读者通过“紫禁城龙时空”“山水有清音”“快走踏清秋”“美意延祥年”“瑞兽祝昌隆”“丰年禾黍香”等主题,不仅对故宫各个门类藏品以及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有了更多认识,还打开了了解古代艺术宝藏的一扇窗。

“如今,很多人将购买和赠送《故宫日历》作为迎接新年的一个仪式,还有不少人将《故宫日历》作为收藏品,这些都赋予这本书满满的生活气息和仪式感。”徐海说,“这种仪式感陪伴我们每天的生活,若干年后某一天回头看,会发现里面承载的是文化和审美,也是自己的过往。人们通过《故宫日历》,看得见文物,看得见传统,留得住历史,留得住记忆,留得住美丽。”

关键词: 传统 美丽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6
 

中国网购网 market.sosol.com.cn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