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文化 >
工业锈带复兴 已经达到最优配比了吗? 2021-01-11 09:37:07  来源:解放日报

近年来,上海市大力推动黄浦江两岸贯通及滨江岸线转型。其中,5.5公里杨浦滨江从昔日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华丽转身,不仅为整个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成为上海城市更新进程中一个比较典型的范本。

事实上,作为中国近代工业大都会,上海的工业遗产极其丰富。大量的存量工业用地,正酝酿着通过一系列修缮或改建,实现从工业用地到新的“活力之源”“创新之源”的转型。

如何以更具匠心与智慧的方式推动上述进程?日前,由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办的第七期“品·筑”建筑评论活动,在由原上钢一厂2500立方米高炉蜕变而成的中国宝武钢铁会博中心举行。在这片1958年毛主席亲临视察过的热土上,城市规划工作者、建筑师、资深创意园区运营者济济一堂,共话工业锈带复兴之道。

重工业遗产

面临价值重塑

在此次评论活动的现场,与会的城市规划工作者、建筑师们反复推敲、打量着自己听到的每一个案例,却并不急于下结论。

站在经过200多天艰苦努力、由原上钢一厂2500立方米高炉蜕变而成的“金色炉台”前,大家反复交换着萦绕心头的一连串疑问——

这里的空间尺度那么大,如何实现空间效益最大化?照明、供暖、制冷等功能实现的过程中,能效如何?

原有的建筑结构还可以改、可以充实吗?各功能分区、人员活动动线的设计,已经达到最优配比了吗?

如何平衡工业遗存保护与空间资源活化之间的关系?如何为整个空间赋能,使其对观众、游客、市民、年轻人群等具有持续的吸引力?……这让几个已经问世了一段时间的实操案例格外受到关注。

尽管参与过北京首钢案例的打造,并已获得业界和市场的好评,但在筑境设计董事、总建筑师薄宏涛看来,工业锈带复兴,首先需要解决的,是重工业遗产的价值重塑问题。

薄宏涛曾试图向历史寻找答案。结果,他发现,若以改良蒸汽机为起点,人类进入“崭新的工业时代”不过260年。换言之,与宇宙长达150亿年的生命历程相比,260年不过是沧海一粟。于是,问题来了:面对这200多年给人类留下的“遗产”,我们怎么定义它的价值?

诚然,工业发展曾经促进了GDP的增长,也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但如果再造后的工业遗产仅仅是展示人类文明进步的片段,当下的人暂且可以满足,未来的人呢?

直到看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欧洲诞生的一些著名改造案例,薄宏涛看到了工业遗产重塑价值的可选方案——在保持工业遗产原真性的同时,以博物馆为驱动,带动整个区域乃至整个城市的复兴。这恰恰又和北京首钢项目的定位相吻合。这块百年前民族工业的诞生地,如今正接过新的历史使命,希望通过所在园区的努力,为北京城市发展的下一个周期提供新动能。

过去几年,设计改造团队围绕场地进行了一系列织补式更新,包括园区最北面的广场、三高炉改造的博物馆、车间改造的动力中心、空中滑雪跳台、冬奥广场,南面的媒体中心、商业中心、黑匣子剧场、企业总部、休闲型竞技体验区、商业街等。随着公共配套服务区的建立,北区拥有了完整的城市功能和常住人口,原本只拥有“8小时活力”的园区成功变身为拥有“24小时活力”的新城。

经过设计改造,高炉和园区不再是封闭的工业大院,而是变成为城市的活力空间。现在,除了博物馆功能外,这里也是全球时尚设计界的首发中心,一系列重要的文化传播活动、商业发布活动在此开展。

薄宏涛看到,重工业遗产历经价值重塑之后,其空间为城市带来瞩目,瞩目背后则预示着持续的动能。当然,在为这块土地注入崭新价值的背后,一股深沉的动力始终不可或缺。那就是,人们对这块土地持续的情感,应当以某种合适的方式被保留下来。

新与旧如何结合

碰撞出新能量是关键

Foster+Partners Limited建筑事务所合伙人彭惠君分享的德国红点设计博物馆案例,在欧洲工业遗产改造领域具有典型意义,因而也受到国内同行的关注与讨论。

该博物馆位于德国鲁尔区的中心城市埃森。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其所在的地理位置、区域条件与宝武钢铁会博中心所在区域非常相似。

那里曾经是欧洲最大、效率最高的煤矿开采区,但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这种类型的煤矿产业在德国就被停止了。工厂失去了经济效益。当时的德国政府决定对其进行改造,成为可以介绍和推广德国现代设计的博物馆。

立项伊始,当设计团队站在整个区域的外围向内远眺,他们看到,建筑物外立面部分的红色钢铁框架仿佛将德国工业文明的发展史娓娓道来,梁与柱之间的红色砖块色彩显眼,却自带一股静气;内部空间也非常特别,最中间是1个锅炉房,5个锅炉安住其间。

通过讨论,设计团队最终决定保留原有的状态,尽量不要把历史抹掉。问题随之而来:如何让新与旧巧妙结合?如何让被保留的“旧”,在经过活化之后,展示出别样的神采?

最终,设计团队把其中1个锅炉整体保留了下来,专门用于展示上世纪30年代的技术,希望现在和未来的年轻人可以通过它,理解当时的历史。另外4个锅炉则被保留了外壳,内部被挖空,成为新的展示空间,并用轻巧、通透的钢结构去悬吊展示走廊。在尽量不破坏原有空间的前提下,现代的走廊和被保留的锅炉空间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旧时钢铁结构的工业风格之美贯穿其间。

红点设计大奖由德国设计协会创立,至今已有超过60年的历史,素有“设计界奥斯卡”之称。它通过对产品设计、设计概念的竞赛,每年吸引了超过60个国家的1万余件作品投稿参赛。这些获奖设计如今是红点设计博物馆的重要收藏和展示内容。恰恰是在充满历史感的空间中,各种现代汽车设计、工业电器设计、艺术品设计得到了巧妙的呈现。

瑞典SWECO集团中国区总监Anna Hessle带来了工业遗产价值重塑的“瑞典样本”。

据她观察,在瑞典,工业遗产改造被视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城市集约发展、减少碳排放,是当地实践者乐于倡导的要义之一。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哈马碧湖城是典型代表。

上世纪90年代,哈马碧湖城所在地还是一个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的旧码头区,如今已成为世界知名的生态城区。其中,一处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灯泡厂,已变身为一个复合功能社区,有住宅、有餐厅,也有展览中心、会议中心,等等。

哈马碧湖城的最大特色,是其整个城市的运行背后,有一个生态循环模型加以支撑。在这个生态循环模型的引领下,灯泡厂原有的燃气生产大厅被改造成了一个微型的啤酒厂。啤酒厂所使用的水,实际上是以哈马碧湖城污水处理厂经过净化的污水作为原料。

哈马碧湖城的改造和转型渗透了绿色发展理念,因而受到很多后来者的学习和效仿。受其启发,同样位于斯德哥尔摩的皇家海港区正努力成为哈马碧湖城的2.0版本。该项目从2009年开始建设,目标是到2030年,成为一个无化学燃料的现代化城区。

产业导入和物理改造

同样重要

曾主导1933老场坊、中成智谷等知名项目开发、运营的上海汇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增强,带来了与前几位分享者不同的视角。

作为一名创意产业园区的开发者和运营者,近几年,何增强明显感受到一种新的趋势——进入存量提升阶段的城市需要完成的,已经不是传统的物理或空间上的更新,而是要在城市内容焕新上进行探索和实践。一方面,要想办法,让旧的存量空间焕发出历史的、人文的魅力。另一方面,要在空间中导入合适的内容。

在何增强看来,保护性利用和利用性保护是有区别的。过去,我们往往“重保护、轻利用”。这种处理方式适合对一些历史遗址的保护,却未必适合需要对所在区域进行整体活化利用的项目。对于那些带有区域复兴使命的项目来说,如果没有好的“利用性保护”,后期将很难达到投入与产出的平衡。

2006年,何增强开发了1933老场坊项目。一开始,这个项目一直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直到他们在这个拥有百年历史的工业建筑顶上做了一个足以展示全世界最好的产品的秀场,亟须展示和传播自己产品与商业理念的国外知名品牌纷至沓来。何增强坦言,是这一内容导入,救活了此前一直不温不火的1933老场坊。“恰如一个有灵魂的内容,能够重启一座建筑,在工业遗产保护的过程中,一个好的产业的导入,和物理改造同样重要。”

一转眼,属于1933老场坊的第一个15年过去了。前年下半年,1933老场坊所在的建筑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的下一个15年怎样再次绽放?何增强认为,内容升级和转型在所难免。“空间的利用与保护,只有回归到城市与人,与城市共生共融,与城市共享共建,才更精彩,更具有持续的生命力和活力。在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中营造无限的创意附加值,创造出更大的土地坪效,恐怕也应该是城市更新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如今,经过国内外建筑师、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等的共同努力,空间颜值似乎已经不再是稀缺资源。如何为空间注入内容,使其拥有吐故纳新的可持续运营能力,成了重大挑战。这样的问题在工业遗产再造领域,同样凸显。

对此,曾主持设计了龙美术馆西岸馆的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建筑师柳亦春指出,工业存量空间的改造和新建筑营造非常不同。前者首先是城市设计,其次才是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可以通过设计提升整个空间的价值,但城市设计的拿捏,既和“有什么”密切相关,也和“做什么”有关。“为人所用”在工业存量空间改造中尤其重要。如果没想清楚怎么用,就让建筑师先改,会产生很多问题。

柳亦春建议,该类项目从酝酿到落地,开发者、设计者、运营者缺一不可。项目与周边产业布局之间的关系、存量和增量之间的关系,需要在建筑设计之前有一个立足整个区域的策略性定位。而后,整个营造团队才能“因借体宜”,针对每一个具体的项目,用不同的设计策略来对待。

链接

金色的炉台变身金色的舞台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工业的摇篮,也是中国钢铁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留存并延续着钢铁的文化根脉。

上海不锈前身最早为日亚钢业厂吴淞工场,建于1938年11月。新中国成立后,该工场改名为“上海第一钢铁厂”。1998年11月,宝钢、上钢、梅钢三钢联合后,这里先后成为一钢公司、不锈钢分公司、不锈钢事业部、宝钢不锈钢有限公司。

1999年10月8日,2500立方米高炉点火投产,创造了炼铁建设史上当月达产达标的历史新纪录,结束了上钢一厂铁、钢不平衡的历史。

2012年7月4日,上海市政府和宝钢集团按照“减量、增效、调整、发展”的原则,推进宝山地区钢铁产业结构调整,上海不锈肩负起“产业结构调整、员工转型发展”的新使命。2016年6月,上海不锈按照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战略要求,关停了2500立方米高炉及碳钢相关产线;2018年6月,不锈钢生产线全面关停,开启了产城建设新事业。

2018年7月4日,上海市政府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签署加强全面合作,推进吴淞地区整体转型升级合作协议,开启了不锈钢地块转型升级的序幕。去年10月,作为宝山吴淞区域不锈钢地块转型开发的首发项目,上海不锈高炉区域修缮改造工程正式交付使用。项目区域占地面积5.9万平方米,修缮改造后的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承载着传统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示范引领使命,将通过上海不锈高炉区域修缮改造工程这张转型“名片”,带动区域整体转型,提升区域活力和价值。其远期目标,是把高炉及周边区域打造成高炉遗址主题公园,以情景商业和文化展演为驱动,引入科技、娱乐、设计等主题特色内容,突出生活性和未来感,促进文化消费和文化生产相关联,逐步培育产业生态圈,成为全球钢铁厂区开放化改造范本、中国钢铁文化展示中心、上海知趣商游新天地和宝武文化品牌意向园。

未来,这里将成为上海市最大、宝山区唯一的工业遗存风貌保护区,打造成上海城市副中心区域、上海产城融合发展的新典范和新名片。(柳森 综合整理)

关键词: 工业锈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6
 

中国网购网 market.sosol.com.cn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