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文化 >
5亿年前的古化石,确定了用科技让化石“活”起来的思路 2021-01-14 09:55:13  来源:人民日报

大约5.2亿年前,云南澄江的一片浅海中,生存着一群形形色色且结构复杂的动物:有的体形硕大,有的身披硬壳。突然有一天,地震引发的海啸将它们冲上岸滩,随之被泥沙快速掩埋……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1984年,在云南省澄江县(现为澄江市)帽天山地区科考的古生物学家侯先光教授,一锤砸开脚下的岩层,发现了一种之前仅见于加拿大伯吉斯页岩中的节肢动物化石——纳罗虫。就此,记录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奥秘的澄江生物群化石重见天日。

走进陈列这些化石的云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迎面就是两层楼高的化石墙,由埋藏化石的岩层拼接而成,岩壁中可寻到化石的身影。

“这面化石墙的岩层,来自我们脚下50米深处澄江化石地的岩层。”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馆长陈泰敏介绍,2012年7月,中国澄江化石地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个、亚洲唯一的古生物化石主题的世界遗产。

4.2万平方米的博物馆内,收藏着古生物化石和现生动物标本6万余件,其中澄江生物化石5万件。镇馆之宝“昆明鱼”化石,可清晰看到大脑、心脏和脊椎3种器官,它的发现把脊椎动物产生时间向前推进了约4000万年,为“从鱼到人的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坐拥世界顶级化石资源,博物馆却一度门可罗雀。申遗成功后,大家本以为会迎来一波参观热潮,没想到一年下来,游客不足万人。

“澄江化石的科研价值世界公认,但对它科普价值的发掘却远远落后。”陈泰敏认为,普通人不了解古生物专业,再加上化石本身“颜值”不高,展出化石标本的博物馆,很难吸引游客。

如何破局?2014年新馆建设伊始,确定了用科技让化石“活”起来的思路。

“我们所处的海底隧道,模拟还原了5亿年前寒武纪时期海洋中生物活动的景象。”讲解员邓颖正带着学生参观。话音刚落,寒武纪时期的海洋霸主、一条体型硕大的奇虾从头顶游过,学生们纷纷惊叹。

这条电子显示屏隧道用高清数码技术复原了寒武纪的生态系统。新馆还采用VR、AR、化石扫描等技术,配合200多个多媒体视频,展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场景,以及地球生命演化的壮丽和神奇。

2019年8月,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新馆开放,迄今已接待游客近40万人。今年元旦假期,累计接待游客超1万人次。“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展品真实,内容丰富,为游客提供了精彩的视觉盛宴”“小朋友在互动体验中学习了生命起源的知识,是很好的科普基地”……博物馆的留言册上,游客纷纷点赞。

陈泰敏表示,博物馆将加快推进附属设施、科研中心建设,加强文化教育和科普功能,推进澄江化石地科学价值、教育功能、社会效益相互融合。“让古化石活起来,把生命演化的故事‘讲’出来,这是博物馆的魅力所在。”陈泰敏说。

关键词: 古化石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6
 

中国网购网 market.sosol.com.cn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