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文化 >
以最大限度展现真实力量 从细节上构筑起一种现场感 2021-03-23 09:43:50  来源:南方日报

2020年4月底,我接受了中国作协创作抗疫叙事长篇纪实作品的任务。5月2日,北京刚一取消外地来京人员隔离规定,我即飞往北京。该书从中国疫情发生发展过程到全球疫情暴发,是一部全景式的非虚构作品。中国作协为此成立了专题小组,国家卫健委、湖北省作协为该书创作相继成立采访联络小组。

我的采访由北京到武汉,每到一地不但要测体温还要扫一次健康码。我在京采访的第一个对象是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在疾控中心办公大楼,我与他从上午谈到中午,一边吃盒饭一边聊。高级别专家组成员、疾控中心流行病学原首席专家曾光是一个率真的人,他什么都愿意跟我谈。他还从家里给我找出了十分重要的现场材料。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院士介绍了国家中医医疗队组建与援鄂情况,谈到了他从事的中医药研究,阐述了中医理论。知道我要去武汉,他送我医疗队研制的预防中药颗粒冲剂。

国家卫健委监察专员焦雅辉回到北京,还在隔离期间,5月4日又作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医疗组组长派往武汉,她是国家卫健委在武汉待的时间最长的人。我们约定了武汉见面的时间。我与她在东湖宾馆长谈,后来又通过无数次电话或微信采访,很多事情找她求证,不管多忙,她从来有求必应。

在武汉,采访仍然十分困难。张继先医生最早收治的病人拒绝见任何人。我找到他们家住址后,买了水果和鲜花直接上门看望。以前来人都是穿防护服,邻居看到了害怕。我只戴了口罩。敲开房门,说明来意,夫妻俩十分热情地接待了我。话匣子一打开,两人便滔滔不绝。

正是这一家人的病情让张继先警惕起来,她第一个上报了疫情。我来到治疗他们的病房,对张继先进行了采访,现场了解病房中心供氧、吸痰的设施,又穿过走廊搭建的清洁区、半污染区与污染区,踏上了医护人员的专用楼梯。

湖北省作协找到了几十位各类人群的代表,包括医生、护士、患者、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建设者、捐赠者、志愿者、公安干警、环卫工、社区工作者、下沉干部、外国人等,省作协召集他们在会议室座谈交流。湖北作协主席李修文主持座谈会。座谈会收获很大,确定了10多个人选,随后我逐个深入采访……

5月最后的一天,我在拿到核酸检测阴性的结果后,登上了飞往广州的航班,结束了为期一个月的采访。到了广州出机场后,我没有回家,直接到了开平的升平村,开始投入创作。

3个多月里,除了窗外自由自在的白云相伴,我几乎与世隔绝。每天面对这扇窗口,从晨曦微露,万物苏醒,到太阳落山,大地漆黑一团,昼夜交替仿佛只在刹那之间。不知不觉间,我留意到窗外的禾苗从一点点泛黄,变成了稻浪滚滚。

虽然远离人群,我却与书中的人物靠得很近,我一边写一边补充采访,有的打电话、发微信,有的发采访提纲,用文字回答,反反复复无数次。作为非虚构作品,客观真实是根本,面对全球性灾难,只有写出真实的疫情才对得起经历了这场疫情的人,才对得起历史,作品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这时候把中国发生的真实情况写出来,是一种现实和历史的责任和担当。

在这么短的时间完成一部抗疫全景式叙事写作,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涉及到抗击新冠疫情如此纷繁复杂的过程,如何以文学的形式来呈现,海量的信息如何收集、整理和甄别,近百人的采访如何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一个作家如何从一个“外行”迅速进入专业诊疗过程的书写等。此外,长达3个月高强度的写作过程,对身体也是一个考验。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以最大限度逼近真实”是首要原则,对于非虚构作品来说,文字的力量来源于真实。我希望我的作品是严肃的,追求零差错,尽管达到很难,但我主观愿望是竭尽全力保证书写的真实可靠。有时采访和查找资料就像侦探似的,一层层深入,一个个疑团破解,重要的事件和细节我坚持查找旁证材料,反复核对,有的甚至通过三方印证。譬如疫情是如何发现、如何上报的;譬如2020年1月18日国家高级别专家组成立,当天专家赶赴武汉的情形,19日专家组调研和会议上发生的事情,从当晚飞北京直到20日下午专家新闻媒体见面会,每个人所做所说,以及国家卫健委怎样主导等;譬如1月23日凌晨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关闭离汉通道”的第1号通告,像这样的紧急重大决策是如何做到符合科学精神的;再譬如援鄂医疗队是怎么派出的,一度严重的医疗挤兑状况如何解决,修建方舱医院的建议是怎么提出的,中医药抗疫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封城”期间武汉疫情严重到怎样的程度,特别是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室发生了什么,医生护士如何救治患者,还有武汉市民真实的生活情况等。一旦在某个环节上出错,读者就会失去对这本书的信任感。

其次,这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跟着人物走”。例如,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在这么短时间内是如何建起来的?建设过程是很复杂的,有很多媒体报道过那些建筑工人工作如何地废寝忘食,但是我这本书的角度要避开一下,可能更偏重于这个奇迹是怎么样实现的。建设方给我提供了不少材料,都是数据和工作汇报,这些对写作只能起到一个参考作用,我一定要找到事件中的人物。

我还查天气、日出时间,导航人物走的路线,通过图片或视频进入人物的家庭和工作场所,画出他们的生活轨迹,设身处地进入他们的世界,他们的内心深处,直到他们申明的隐私边界。我不仅要写出事情的真相,也力图写出真实的环境,从细节上构筑起一种现场感。

此外,在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人的鼎力支持,没有他们的帮助,要完成采访和创作几无可能。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长瞿昭晖,她既是受访对象,也是我的老师。救治环节涉及到许多专业医学知识,我在这方面可以说一窍不通,她非常耐心地教我,把救治的过程说得非常详细,我甚至感觉就在现场,直到我学会了,能够把现场写活。我特别要向这些幕后的支持者致以诚挚的谢意,《第76天》得以面世,凝结了他们很多的心血。

我在写书的过程中,时常被采访者的故事深深打动,流下眼泪,这些人和他们的故事,让我去思考关于人性和生命的很多东西。写作过程对我也是一次教育,对我的人生境界也是一种提升,我采访的这些对象,他们值得我敬仰,也值得我书写。

书中所写人物是一个个代表,本书通过他们来展现抗击疫情的主要历程,表现我们这个时代遭遇灾难时人们的所作所为和精神状态,彰显伟大人格和精神力量,思索面对疫情应有的态度、科学的作为以及今后须吸取的经验与教训,反思人类的生存方式与文明的方向。我想,这也是长篇非虚构作品《第76天》的价值所在吧。

关键词: 真实力量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6
 

中国网购网 market.sosol.com.cn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