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文化 >
资金仍是加速器 企业希望有更多渠道获取资金 2021-03-25 11:01:46  来源:经济日报

融资对小微企业特别是初创型小微企业来说,是“性命攸关”的事。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也一直是国家多项政策的着力点。不过,最近记者在北京采访一些小微企业时发现,如今小微企业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不再只是增加银行贷款额度等,而变得更多元化。金融服务小微企业不再只是“给钱”这么简单的操作了。

提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融资”二字。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地见效,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记者在采访调查时发现,小微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正在发生新的变化,需要重新审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新内涵。小微企业融资现状q竟如何?又有哪些新的金融服务需求?经济日报记者走访北京多家小微企业及金融机构寻找答案。

资金仍是加速器

企业希望有更多渠道获取资金

1月中旬的北京寒风凛冽,位于北京亦庄工业园区经海三路21号的工厂里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溶胶、配料、压丸、定型、干丸、选丸、洗丸、内包装、外包装……经过一系列工序,蜂胶胶囊、液体钙胶囊等食品级原料软胶囊相继出产。

北京航洋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李艳利表示,该企业属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1993年,主要从事动植物提取、软胶囊制造及研发等业务。从最初生产保健食品到后来生产化妆品,企业一直在谋求发展壮大。目前企业已拥有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

“这28年走过来不容易,企业早期的发展主要靠利润留存,有多少钱办多大事,但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尤其在转型升级期,融资需求就会上升。”李艳利说。她讲的“转型升级”指的是企业入驻河北唐山滦南县“北京大健康产业园”一事,启动了总规划150亩的项目建设,预计总投资4亿元。

“项目一期预计投资1.2亿元,目前已投入近1亿元的自有资金,二期项目预计投资3.8亿元。”该公司财务负责人王薇薇说,由于高端制造业投资密度较大,持续的投资将极大地影响企业现金流,现金流状况会反过来影响企业贷款。公司先后接触了多家商业银行,但无奈的是,各家给出的可贷金额都是“杯水车薪”。

“最终,中国工商银行给出的3000万元贷款额度最符合企业需求,企业当时就盼着这笔钱能顺利审批下来。”王薇薇说,在与多家银行接触过程中,她最明显的感受是,尽管有厂房等作为抵押物,部分银行还是看重企业的第一还款来源,即现金流,企业在知识产权等方面的资产价值难以发挥作用。此外,各家银行分支机构的审批权限差异较大,有些银行“一刀切”,无法做到根据企业的资质灵活安排贷款额度。

记者从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获悉,该笔3000万元项目贷款已获批,贷款期限3年,企业已于2月5日提取了第一笔2500万元,随后于2月23日提取了第二笔300万元。“我们希望通过多种渠道获取资金,除了银行信贷资金,还可以是战略投资、风险投资、增资入股等。”李艳利说,公司正在寻求股权出让,以期快速获得足额资金支持后续项目建设。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小微企业都有像航洋健康一样的经历,对于处在前三年“生死存亡期”的小微企业来说,资金支持是“救命稻草”,对于处在转型、拓展期的企业来说,资金支持则能助力它们“跑得更快”,很多小微企业希望有更多渠道获取资金。

股权融资补短板

股权融资之路尚不顺畅

股权融资是目前不少小微企业多渠道融资的选择方向。哪种企业容易获得股权融资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进北京海淀区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2号楼,这里聚集了一群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的博士。“我们叫‘海博思创’,就是一群海归博士共同思考创立的企业。”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书清对记者说。目前,该公司共有员工360余名,其中研发人员占比接近40%,属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成立之初,银行信贷资金很难进来,当时仅能获得北京银行一家机构的贷款,首笔100万元,主要还是通过股权融资。”高书清说,公司先后获得了清华控股、启明创投、IDG资本、华能投资等机构的多轮投资,目前股权融资总额超7亿元。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公司从初创期步入成长期,银行与公司的合作逐渐频繁起来。“2019年之前,也就是公司成立的最初8年,我们只有一家贷款银行。2019年之后,来接洽的银行变多了,目前公司在各家银行的总授信已达6亿元左右。”高书清说。

海博思创这类企业更容易获得股权融资,背后隐藏着一个市场逻辑——多数情况下,资金支持只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企业能否经营好,最终靠的是企业的管理者、治理结构、产品服务以及商业模式。“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比融资更重要的是小微企业的自身能力建设。”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说。

为什么许多小微企业难以获得股权融资?究其原因,一是信息不对称、企业难以寻找到投资方;二是即便进入商谈阶段,双方通常在公司估值上存在较大分歧;三是我国目前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有待完善。

“不是所有企业都需要外源融资,有些通过自身的盈利来积累,即内源融资。当企业有外源融资需求时,它有两个选择,首先是股权融资,或者通过亲戚朋友借钱,以及民间借贷,其次是银行信贷资金。”贝多广说。

股权之所以要先于债权,与小微企业的发展规律有关。记者从监管层获取的一份报告显示,我国小微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仅为3年,熬过“生死期”的企业平均在第4.4年才能拿到第一笔银行贷款。

“企业在初创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更适合风险偏好高的股权投资。”中国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说,股权投资最终获得的是企业成熟后的股权收益,投10个只要成功1个就能收回成本;但银行的信贷资金不同,不管企业经营成功与否,银行获取的收益为固定利息,只要1家企业无法偿债,银行就会产生1笔不良贷款。

尽管如此,企业的股权融资之路并不顺畅。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发布的《2020·径山报告》显示,从融资结构看,中国民营企业的内源融资占比高达60%,在外源融资中,银行贷款占比20%,而公司债券、外部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占比则不足1%。

智力支持待跟进

企业交流学习需求增多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小微企业之所以较难获得银行贷款,原因在于财务不透明、经营合规性不足,容易引发税务风险、劳动纠纷、行政处罚等。即便获得了贷款,个别小微企业在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规范性上也存在隐患。

多位受访小微企业主表示,申请银行贷款时,需要准备多项报表、材料,反而促使企业重新审视、规范自身的财务管理。“贷款发放后,我们的贷后管理不仅关注企业能否按时还款,还会挖掘企业有没有融资之外的综合服务需求。”工行北京自贸试验区支行客户经理翟月红说。

“小微企业主有些是比较孤独的人,要独自扛住很大压力,又缺乏沟通的圈子,他们有交流和成长的需求。”微众银行董事长顾敏对记者表示,比如有人想参加培训,获取最新的政策解读;有人想掌握行业动态,了解同行们都在做哪些探索;有人希望寻求更专业的法律服务等。“如果银行为他们提供相关服务,就会为企业的经营增加一个视角。”顾敏说。

金融机构为了满足小微企业交流成长的需求,探索发挥“融智”功能,在融资过程中为小微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除了银行,政府部门也关注到了小微企业的“融智”需求。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多次组织开展“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聚焦成长性好、创新能力强、在区域或行业中处于龙头骨干地位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以及发展潜力大的初创小微企业经营管理者。

在该项目的“金融科技赋能中小企业高级研修班”上,有50名学员来自中国工商银行的“万家小微成长计划”,他们普遍对《金融科技发展态势分析与实践》《战略布局与组织演变》等课程表现出浓厚兴趣。

“‘万家小微成长计划’是指我们计划用三年时间,为近万家小微企业提供‘滴灌式’精准服务,到2022年实现‘三个一批’发展目标,即扶持一批小微企业成为细分行业的领军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小微企业知名品牌,培育一批小微企业壮大成长为中型企业。”工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田哲说。

田哲表示,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工行已为小微企业客户建立了成长档案,配备专属金融顾问,制定专项发展计划。一是安排季度上门服务,通过“实地问诊”,帮助解决企业面临的发展难点;二是实施季度复盘,评估实施方案的阶段性成效,相应调整发展策略;三是安排年度“体检”,与小微企业共同总结经验、分析不足,助力企业走上适应产业和市场变化的发展之路。

贸易撮合前景广

拓展生意“朋友圈”需求迫切

除了学习、交流需求,小微企业主更需要的是生意拓展。在2020年11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北京合益荣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有了新收获。“我们主要投资食用油精炼加工和销售领域,通过贸易洽谈活动,我们对接了一家南美企业,今年开春准备从他们那里进口花生米、芝麻等高端小品种油的原料。”该公司总裁周世勇说。

“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大行为小微企业推荐客户是一个很好的探索。这相当于银行为我们做了信用背书,比我们自己去找客户要好。”周世勇说。他口中的“贸易洽谈活动”,是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工商银行联合举办的“一带一路”沿线贸易洽谈会。

银行对小微企业的经营情况、商业诉求比较熟悉,推荐更加精准。在合益荣参加进博会之前,工行北京市分行提前通过总行的“环球撮合荟”跨境撮合平台为企业匹配了多家合作伙伴,“我们去进博会现场,就是要进一步与这些合作伙伴线下洽谈,希望在2021年的进博会上,银行能再为我们推荐一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做棕榈油的合作伙伴。”周世勇说。

“为支持小微企业走出国门,工行自主研发了‘环球撮合荟’跨境撮合平台,免费向全球企业开放,希望促进企业在商品、服务、技术、资本等领域达成跨境合作。”田哲说。

除了国有大行,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也开始关注小微企业的“融商”需求。

“招行推出了一个专门服务小微企业的APP,叫‘招贷’,企业不仅能申请贷款,还可以搭建朋友圈。”招商银行零售信贷部负责人表示,招贷APP上设有“线上生意展会”模块,企业可以在线寻找合作伙伴。

此外,北京银行也开展了“创客中心”探索,目前已在全国设立4家。记者在“中关村小巨人创客中心”看到,线下功能区被分为五部分,即文化展示区、路演沙龙厅、私享会议室、创业孵化区、创客咖啡吧。线上功能区可组织活动、线上路演等。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内涵需要被重新审视。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不能“给钱”了之。企业将怎样运用这笔钱?这笔钱如何在企业的经营发展、创新转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除了信贷资金,如何支持企业在股权融资、财务管理、市场拓展等方面的需求?这些问题都值得探讨。

“值得注意的是,不论‘融智’还是‘融商’,都是在做小微企业的自身能力建设,这项工作需要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等多方合作,金融机构应扮演主角。”贝多广认为,一方面,金融机构能借此实现商业价值、社会价值的双重目标,另一方面,融资是一种基于市场信任的行为,只有小微企业的能力提升了,才能更好地促进实体“肌体”与金融“血液”共生共荣。

小微企业能力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部门形成合力,目前已有一些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率先开展了相关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当有一批小微企业在金融支持下逐渐成长为行业“小巨人”、知名品牌甚至中型企业,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共赢之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关键词: 小微企业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6
 

中国网购网 market.sosol.com.cn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