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文化 >
推进福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 促进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1-04-27 10:22:08  来源:福建日报

年来,福建借助互联网等新技术,创新发展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2020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指数综合排名中,福建等10个省(直辖市)的互联网发展水位居全国前列。2020年4月,福建省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福建省促进“互联网+社会服务”发展实施方案》,将促进“互联网+社会服务”作为推动新时代数字福建建设的重大举措,充分发挥数字福建建设优势,进一步拓展互联网与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体育等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提升福建公共服务质量和水。福建要抓住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转型发展的时机,运用数字技术推进公共文化事业的数字化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福建通过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推动公共服务、市场监管、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开展数字化建设,培育“互联网+文化产业”新业态,数字文化建设初现成效。一是公共数字文化体系初具规模。目前,已基本建成全省各级公共数字图书馆网络体系,实现国家、省、市、县各级公共图书馆间的数字文化资源传递与共享。二是数字文化资源日趋丰富。大力开展普适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建成涵盖外购数字资源、自建特色资源、文化共享工程和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资源的数字文化资源库,总量累计约295TB。三是数字文物建设取得进展。创办服务型网上博物馆,开展博物馆收藏文物的数字化建档。建设“智慧小苑”,利用VR、AR、MR等技术,实现博物馆多样化数字展示模式。

此外,福建文化部门利用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的台,推动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应用重点实验室实践基地、福建省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台、福建省图书馆数字化分馆、全省文物在线监控系统,促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能力和水。福建广电网络集团承建的我省首个文化惠民服务台“福建文化惠民卡”,依托广电网络覆盖全省的网络和用户资源以及全媒体宣传渠道,将政府的文化惠民资金以消费抵用电子券、折扣券等形式精准向广大群众发放,实现“线上预定、线下确认”的订单式服务功能,让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精准对接。目前,福州文化云台已融合了有线电视台和手机应用,建设成为一个多方位覆盖、多终端访问、多通道发布的公共文化云台。福州市一级的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等八家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已经接入台,通过台向市民发布特色文化和公益服务信息。

应该看到,目前我省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还存在不足之处,主要是:新型基础建设仍需加强,数字经济持续创新发展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公共文化数字化转型进程在各地区各行业还存在不充分、不衡现象,数字经济领域各类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领域智慧化转型、现代化治理能力还有待提升,全媒体传播体系亟须健全完善,新技术新应用带来的多重、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网络安全风险仍然存在,网络安全体系化保障日益迫切,数据保护还有待系统加强;疫情防控带来的公共文化服务挑战和数字秩序调整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等等。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快推进福建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

完善各类规章制度。针对公共文化数字化融合发展的新特点,加快相关立法工作,研究调整完善不适应发展和管理的相关法规及政策规定。落实加强网络信息保护和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加快推动制定网络安全、文化电子商务、个人信息保护、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等法律法规。加强公共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和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完善公共文化数据共享、利用等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完善体系化的公共文化数字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公共文化领域数据信息安全。

推进新型基础建设。加快下一代互联网应用部署,构建开放式创新试验验证台。适应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融合创新发展需求,完善无线传感网、行业云及大数据台等新型应用基础设施。实施云计算工程,大力提升公共云服务能力,引导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信息化应用向云计算台迁移,加快内容分发网络建设。组织开展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建设跨行业物联网运营和支撑台。以政府补贴或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公共文化场所提供免费无线宽带服务。

融合数字文化创意。推动新兴互联网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整合汇聚文化、出版、广播影视、旅游、档案、方志等资源,建设文化资源共享体系。推动报社、广播电视台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推进互联网电视、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高清互动电视传播分发台、网络动漫游戏精品生产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数字精品内容创作生产和新兴数字资源传播台,推进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化网络化。发展互联网文创媒体新业态。发展互联网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影视、游戏、动漫、会展、文化传播等互联网文化产品和服务,建设文创媒体产业网上交易台。加快数字影院布局落地。充分利用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和视频能力服务公共台承载新兴媒体数字内容,推进互联网与有线网络融合。加强数字教育网络台建设,开发电子书包等数字教育产品,推动与移动阅读、专业数字内容知识服务台的应用融合,鼓励发展在线教育培训,发展互联网+广播影视产业,推动我省动漫游戏、软件设计业发展,形成福州、厦门、泉州等产业集聚区,提升在全国的影响力和市场地位。

深化数字文化服务。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分步骤组织实施“互联网+”重大工程,重点促进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公共文化领域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鼓励开展公共文化数字化试点示范,积极开展公共文化领域的“互联网+”创新试点,研究适应新兴业态特点的税收、保险政策,打造公共文化领域的“互联网+”生态体系。促进文化服务软件业发展,建立技术支撑台、应用服务台、市场拓展台和产业化促进台在内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化支撑体系,为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从产品研发、成果转化、市场拓展到项目融资等环节的全程服务与支持。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推动互联网智能文档、智慧家庭、智慧旅游、智能家装、创意设计服务、办公云服务、社交分享、视听娱乐,以及基于地理信息的移动位置服务等市场容量大、用户基础好等热门领域应用软件设计和商业化应用。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结合福建地域和文化优势,鼓励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用合作的数字化产业创新网络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建设跨界交叉领域的创新台,并逐步形成创新网络。推动传统优势文化产品,依托互联网通过个订制、创意众筹等方式进行需求导向的生产。支持建窑建盏、德化陶瓷、惠安石雕、安溪藤铁、莆田珠宝、永安竹艺、宁德银饰等领域研发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扩大文化产品生产规模。鼓励创新台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线开放,加大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等网络化开放力度。加快推进专利基础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支持在线知识产权服务台建设,鼓励服务模式创新,提升知识产权服务附加值,支持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加大引进培育聚集文化创意和数字化方面的专业领军人才(团队)。鼓励高等和职业(技工)院校加强互联网经济相关专业教育和实用型人才培养,鼓励互联网龙头企业设立培训机构,推行教产研结合培养模式,深化合作建立产学研用教育实践基地。 (作者为福建江夏学院设计与创意学院副教授)

年来,福建借助互联网等新技术,创新发展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2020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指数综合排名中,福建等10个省(直辖市)的互联网发展水位居全国前列。2020年4月,福建省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福建省促进“互联网+社会服务”发展实施方案》,将促进“互联网+社会服务”作为推动新时代数字福建建设的重大举措,充分发挥数字福建建设优势,进一步拓展互联网与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体育等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提升福建公共服务质量和水。福建要抓住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转型发展的时机,运用数字技术推进公共文化事业的数字化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福建通过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推动公共服务、市场监管、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开展数字化建设,培育“互联网+文化产业”新业态,数字文化建设初现成效。一是公共数字文化体系初具规模。目前,已基本建成全省各级公共数字图书馆网络体系,实现国家、省、市、县各级公共图书馆间的数字文化资源传递与共享。二是数字文化资源日趋丰富。大力开展普适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建成涵盖外购数字资源、自建特色资源、文化共享工程和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资源的数字文化资源库,总量累计约295TB。三是数字文物建设取得进展。创办服务型网上博物馆,开展博物馆收藏文物的数字化建档。建设“智慧小苑”,利用VR、AR、MR等技术,实现博物馆多样化数字展示模式。

此外,福建文化部门利用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的台,推动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应用重点实验室实践基地、福建省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台、福建省图书馆数字化分馆、全省文物在线监控系统,促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能力和水。福建广电网络集团承建的我省首个文化惠民服务台“福建文化惠民卡”,依托广电网络覆盖全省的网络和用户资源以及全媒体宣传渠道,将政府的文化惠民资金以消费抵用电子券、折扣券等形式精准向广大群众发放,实现“线上预定、线下确认”的订单式服务功能,让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精准对接。目前,福州文化云台已融合了有线电视台和手机应用,建设成为一个多方位覆盖、多终端访问、多通道发布的公共文化云台。福州市一级的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等八家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已经接入台,通过台向市民发布特色文化和公益服务信息。

应该看到,目前我省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还存在不足之处,主要是:新型基础建设仍需加强,数字经济持续创新发展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公共文化数字化转型进程在各地区各行业还存在不充分、不衡现象,数字经济领域各类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领域智慧化转型、现代化治理能力还有待提升,全媒体传播体系亟须健全完善,新技术新应用带来的多重、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网络安全风险仍然存在,网络安全体系化保障日益迫切,数据保护还有待系统加强;疫情防控带来的公共文化服务挑战和数字秩序调整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等等。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快推进福建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

完善各类规章制度。针对公共文化数字化融合发展的新特点,加快相关立法工作,研究调整完善不适应发展和管理的相关法规及政策规定。落实加强网络信息保护和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加快推动制定网络安全、文化电子商务、个人信息保护、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等法律法规。加强公共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和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完善公共文化数据共享、利用等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完善体系化的公共文化数字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公共文化领域数据信息安全。

推进新型基础建设。加快下一代互联网应用部署,构建开放式创新试验验证台。适应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融合创新发展需求,完善无线传感网、行业云及大数据台等新型应用基础设施。实施云计算工程,大力提升公共云服务能力,引导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信息化应用向云计算台迁移,加快内容分发网络建设。组织开展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建设跨行业物联网运营和支撑台。以政府补贴或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公共文化场所提供免费无线宽带服务。

融合数字文化创意。推动新兴互联网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整合汇聚文化、出版、广播影视、旅游、档案、方志等资源,建设文化资源共享体系。推动报社、广播电视台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推进互联网电视、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高清互动电视传播分发台、网络动漫游戏精品生产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数字精品内容创作生产和新兴数字资源传播台,推进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化网络化。发展互联网文创媒体新业态。发展互联网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影视、游戏、动漫、会展、文化传播等互联网文化产品和服务,建设文创媒体产业网上交易台。加快数字影院布局落地。充分利用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和视频能力服务公共台承载新兴媒体数字内容,推进互联网与有线网络融合。加强数字教育网络台建设,开发电子书包等数字教育产品,推动与移动阅读、专业数字内容知识服务台的应用融合,鼓励发展在线教育培训,发展互联网+广播影视产业,推动我省动漫游戏、软件设计业发展,形成福州、厦门、泉州等产业集聚区,提升在全国的影响力和市场地位。

深化数字文化服务。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分步骤组织实施“互联网+”重大工程,重点促进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公共文化领域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鼓励开展公共文化数字化试点示范,积极开展公共文化领域的“互联网+”创新试点,研究适应新兴业态特点的税收、保险政策,打造公共文化领域的“互联网+”生态体系。促进文化服务软件业发展,建立技术支撑台、应用服务台、市场拓展台和产业化促进台在内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化支撑体系,为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从产品研发、成果转化、市场拓展到项目融资等环节的全程服务与支持。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推动互联网智能文档、智慧家庭、智慧旅游、智能家装、创意设计服务、办公云服务、社交分享、视听娱乐,以及基于地理信息的移动位置服务等市场容量大、用户基础好等热门领域应用软件设计和商业化应用。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结合福建地域和文化优势,鼓励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用合作的数字化产业创新网络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建设跨界交叉领域的创新台,并逐步形成创新网络。推动传统优势文化产品,依托互联网通过个订制、创意众筹等方式进行需求导向的生产。支持建窑建盏、德化陶瓷、惠安石雕、安溪藤铁、莆田珠宝、永安竹艺、宁德银饰等领域研发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扩大文化产品生产规模。鼓励创新台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线开放,加大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等网络化开放力度。加快推进专利基础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支持在线知识产权服务台建设,鼓励服务模式创新,提升知识产权服务附加值,支持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加大引进培育聚集文化创意和数字化方面的专业领军人才(团队)。鼓励高等和职业(技工)院校加强互联网经济相关专业教育和实用型人才培养,鼓励互联网龙头企业设立培训机构,推行教产研结合培养模式,深化合作建立产学研用教育实践基地。 (作者为福建江夏学院设计与创意学院副教授)

关键词: 公共文化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6
 

中国网购网 market.sosol.com.cn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