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文化 >
滇池保护“步步缩水” 相关部门怎么能视而不见? 2021-05-11 15:17:06  来源:工人日报

加强源头干预,将生态环境治理与政治生态修复并重,督促各地官员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让试图顶风开发、瞒天过海者付出应有代价,才能让绿色发展理念更好地落地生根,让类似的闹剧不再一次次上演。

据《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5月6日,生态环境部公开通报昆明晋宁长腰山过度开发严重影响滇池生态系统完整性问题,长腰山区域被房地产开发项目蚕食,部分项目直接侵占滇池保护区,挤占了滇池生态空间;滇池南岸的高尔夫球场侵占一级保护区,违规存在10余年,在近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云南时,当地弄虚作假,将树枝插入浅层表土,冒充植树虚假整改。

非法侵占生态保护区、打擦边球进行开发、长期违规经营拒不整改……眼下滇池的生态保护之殇,令人震惊。公众不解的是,其审批、建设、竣工验收等一系列动作如何“顺利”推进?数百亩的违规建设,周边百姓看在眼里,相关部门怎么能视而不见?

仔细梳理后会发现,当地蚕食生态保护区手段堪称“高超”——首先,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偷梁换柱”。以健康养老产业之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如此便“巧妙”契合了《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中“二级保护区限制建设区只能开发建设生态旅游、文化等建设项目,禁止开发建设其他房地产项目”的规定;当地的高尔夫球场则是以“户外旅游休闲公园”之名申报,即使先前国办印发有《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球场从“名分”上来说也无“违和感”。

其次,在制度设计和实施环节上频打折扣。作为滇池生态保护重要依据的《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曾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指出其对一级保护区内允许建设的滇池保护设施的规定不明确,对二级保护区内允许建设的“生态旅游、文化建设项目”和禁止建设的“其他房地产项目”也没有明确界定。尽管当地后来修订了这一条例,但曾经的漏洞已然为打擦边球开发建设提供了现实空间。不仅如此,昆明市迟迟不按《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要求编制出台滇池保护规划,长期无规可循之下,“环湖开发”“贴线开发”愈演愈烈。

此外,当地面对督察拒不整改、敷衍整改的做法令人瞠目。早在2016年7月,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就明确指出当地违规开发。几年来,当地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并未认真吸取教训,不仅选择性上报违规情况,还为相关企业捂盖子。

不难发现,一边是监管制度和举措“步步缩水”,一边是相关企业步步蚕食生态保护区,其中甚至不乏偷梁换柱、阳奉阴违的做法。正如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所说,当地党委、政府站位不高,导致在生态保护过程中标准不高、要求不严,有制度不落实,有责任不履行,有督察不整改,最终使中央的生态环保政策在地方变形走样。

几年前,秦岭违建别墅破坏生态、虚假整改牵出地方官员贪腐、渎职大案,其教训不可谓不深刻。此番中央环保督察发现的诸如滇池违规开发建设等一系列问题,说明一些地方仍然没有摆正经济发展和生态环保的关系,没有理解和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无疑,这些地方当下最需要的是纠正错误的发展观、扭转跑偏的政绩观,真正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强化各项生态环保举措的落实。

生态保护容不得丝毫侥幸和糊弄。最近,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过程中,个别地方应对中央环保督察上演了若干闹剧,其在生态保护中的问题也随之暴露无遗。这向更多地方敲响警钟,常态化的环保督察正在成为一柄利剑,将持续对地方产生强大压力。加强源头干预,将生态环境治理与政治生态修复并重,督促各地官员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让试图顶风开发、瞒天过海者付出应有代价,才能让绿色发展理念更好地落地生根,让类似的闹剧不再一次次上演。

关键词: 滇池 高生态保护区 违法运营 敷衍整改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6
 

中国网购网 market.sosol.com.cn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