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文化 >
湿地风光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趣 带你打卡内外兼修的大运河博物馆 2021-06-16 10:02:03  来源:扬子晚报

100米高的仿唐式大运塔与南方高旻寺的天中塔、北边文峰寺的文峰塔恰好成一条直线,与三湾相得益彰,形成“三塔映三湾”的绝妙景象。坐落于扬州三湾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将于16日面向公众开放,成为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示中国大运河文化地标。今日,你将看到万余件“宝贝”穿越千年而来,互动性十足的运河人家的美好生活将带来沉浸式体验。按图索骥逛11个展馆,也体验大运河博物馆的建筑之美。

●“三塔映三湾”

湿地风光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趣

据扬州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党工委书记汤卫华介绍,2019年9 月26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 200亩,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5万平方米,地下3万平方米,工程建设总投资约15.9亿元。建筑方案由张锦秋院士领衔设计。

项目由大运塔和博物馆主体两部分组成。其中,大运塔九层, 以现代材料演绎唐风古韵,与文峰寺的文峰塔、高旻寺的天中塔,形成“三塔映三湾”的景观印象。博物馆主体部分设置多个主题展厅和考古研究所、文创展示区、文化剧场、儿童体验区等多个功能区,是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社会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运河主题博物馆。未来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基本职能,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旅游贡献度,致力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助力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步入博物馆之前,周边三湾生态文化公园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公园风景优美,有各种文体空间、生态廊道。结合三湾运河水利风景,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被公园环抱,以优美的湿地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为依托,建筑与运河水利工程浑然一体,体现出园中有馆、馆中见园的意趣。

据张锦秋院士团队成员、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夏建筑设计研究院所总建筑师徐嵘介绍,博物馆最初的选址包括扬州的邵伯镇、蜀冈西峰、湾头镇、南门遗址区域、三湾片区和瓜洲镇等多处。几经现场勘探,逐渐把范围缩小,最后选定了大运河旁的三湾湿地公园。“彼时三湾湿地公园已经基本成型,可供市民休闲娱乐。这里自然环境很好,站在公园里面看,周围很少有破坏城市天际线的高层建筑”。

徐嵘说,张锦秋院士在实地踏勘高旻寺、天中塔等塔后,决定让观众在参观完博物馆之后,尽可能把他们引到一个比较高的点来俯瞰整个大运河。以“三塔映三湾”为构想,在博物馆旁建一座大运塔,为参观者提供了绝佳的观景点,观众可以在这里俯瞰古运河水工智慧——“三湾抵一坝”的历史景观;同时,大运塔与北面的文峰塔、南面的高旻寺天中塔在空间上相互因借,三塔好像三颗珍珠,构成了“三塔连一线”和“三塔映三湾”的天际景观。

●新唐风建筑

带你品味穿越唐时明月的时空意趣

建筑风格设定为“新唐风”,即抽象概括传统唐代建筑风格之后,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空间艺术特色的现代建筑。这也是20世纪80年代张锦秋院士在设计陕西历史博物馆时提出的创造性的设计思想。

不管是大运塔,还是博物馆的角楼,都很像唐代的建筑。在唐朝,扬州是除了首都长安以外最重要的城市,是当时的经济中心。设定为“唐风”,这很“扬州”。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由展馆、内庭院、馆前广场、大运塔和今月桥五部分组成。大运塔亭亭玉立,具有扬州诸塔挺秀的特征。阅江厅和四角亭使博物馆建筑外观给人以多重联想。

今月桥的平面中间收窄,状如古琴。立面形似圆月,名字取自李白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同时写徐凝诗意“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品味穿越唐时明月的时空意趣。

博物馆建筑主体呈矩形,看似“厚重敦实”,实际上,近看馆内外的每一个角落,却又显得轻盈精致。

徐嵘解释说:“我们刚开始构思时,就是希望这个馆是一个很实用的‘容器’,‘口’字形的平面,对于博物馆的展陈布展还有展厅划分带来了非常大的灵活性。”游客从大门进入展厅参观,参观后来到屋顶花园,通过桥来到塔上,三湾美景尽收眼底。

●“高颜值”公共空间

兼具运河风光与传统园林之美

与博物馆展览契合的、形式丰富的公共空间,是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一大亮点。馆内空间的整体利用非常注重与公众活动的结合;观众们参观流线顺畅,展厅呈回字形排列,以公共长廊连接,参观线路不重复交叉。观众随处可见,分布于馆内、馆外空间的现代雕塑艺术品,有效提升博物馆的艺术氛围,营造了博物馆的美学属性,体现了博物馆的审美层次,展现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设计定位。

博物馆的内庭院以“高颜值”给观众带来惊喜。光、影、树、水等元素,视听交融,立体感知,呈现了一个既有运河风光,又有中国传统园林趣味的打卡空间。

南京博物院与张锦秋院士团队几经研讨博物馆序厅设计方案,最终选择直接打开对景的一面墙为玻璃幕墙,直接正对内庭院,让序厅成为了一个立体的空间。徐嵘解释说,“这种做法刚好和传统园林中的对景借景、空间渗透手法基本吻合,效果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张楠)

关键词: 大运河博物馆 内外兼修 湿地风光 人文景观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6
 

中国网购网 market.sosol.com.cn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