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文化 >
两个视角下的考古有什么不同? 2021-07-07 15:06:07  来源:辽宁日报

前不久,又一次来到位于建县的马鞍桥山考古遗址现场蹲点采访。相较于第一次来到考古现场的满眼新鲜,这一次,我将观察维度从采访中抽离出来,注意到了一个不是考古的“考古问题”,那就是对于考古这个学科,公众与考古工作者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视角,尤其是公众对专业考古工作是存有一定认知偏差的。

公众对考古最粗浅的认识就是“挖墓”或者“挖宝”。这是让考古工作者感到十分无奈的地方。其实,若粗略划分,考古大体分为主动考古、非主动考古两大类。在每年批准的考古项目中,前者的比例较小,占到更大比例的是后者,即非主动考古这部分。

在非主动考古里,包括抢救考古发掘、保护考古发掘等几种情况。比如,绝大部分古墓都是在被窃贼盗挖后,考古工作者才介入并对墓中文物进行清理的,这就属于抢救考古发掘。

公众对考古就是“挖宝”的这个说法也与实际存在偏差。仅以我所蹲点采访的马鞍桥山为例,虽然考古现场发掘出土了几处距今5000多年的红山先民居住址,也就是所谓的房屋,以及一些破损的陶器,但实际上,深埋地下、没有出土的更多。就这个项目来说,考古目的并不是探尽和挖尽地下所有“宝贝”,而是为了找寻尘封在岁月长河中的历史印记。等到考古工作全部结束后,如果现场不建遗址公园,那么这些曾被发掘的土地将要回填,这里又会生长绿油油的庄稼。

不仅如此,对出土文物的价值判断,公众与考古工作者也有不一样的标准。公众更多是从“值不值钱”,也就是经济价值这个角度来评价出土文物,但实际上,在专业人员的判断中,文物并没有经济价值一说,他们从历史、艺术与科学这三大层面来综合判断一件文物是否珍贵。

我跟随考古工作者在做田野调查的时候,捡到了一块可能是几千年前的人类头盖骨碎片,对于这块普通人觉得十分晦气的骨头,考古人却视若珍宝,欣喜若狂。在他们眼中,这块头盖骨就是“宝贝”,因为它可能揭开隐藏在这片大地之下的岁月秘密。

公众经常误会的,还有镜头和画面里那些考古现场的工作人员。大家认为这些人都是专业考古队员,实际并非如此。一支考古队中,除了专业人员外,还有一些辅助人员,他们大多来自考古现场附的村庄,就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他们在专业人员的指挥下,进行简单的发掘工作。

仍以马鞍桥山为例。考古现场,那些头戴围巾的人员是附的村民,他们用简单工具一层层刮土层,并将可能混杂在土层里的红山先民用过的陶器碎片遴选出来。等到他们刮土层后,专业考古人员再根据土层颜色、质地等,判断这片土地在几千年前是否有先民活动遗迹,并着力还原几千年前的生活场景。应该说,这些人提供了考古的基础工作。

作为一门严肃学科,考古工作既有严肃又有其科学,但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这门小众学科因为距离公众较远,被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对考古产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是“关起门”来考古,还是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敞开大门”考古,我想这应该是考古人在专业研究之外,应该思量的另一个问题。

关键词: 考古 采访 历史 艺术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6
 

中国网购网 market.sosol.com.cn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