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文化 >
化解所谓的“傲慢与偏见” 讲清楚“茶和酒是可以兼容的” 2021-08-10 14:58:21  来源:解放日报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中国话语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资源。

一方面,构筑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

中华文化崇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和衷共济、守望相助”的仁爱胸怀、“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以及“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处世之道等,构筑起了强大的中国精神,体现出了鲜明的中国价值。

另一方面,凸显中国气质和中国品格。

中华文化的精华之一是民本思想。早在商周时期,就产生了“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等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老子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管子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及“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及至宋代,张载进一步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等观点。

可以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已经内化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经过代代相传,成为具有深厚底蕴与时代气息的中国气质、中国品格。

这种独特的中国气质、中国品格,保证了党、政府和人民总体上能够步调一致。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的机制,不同主体各司其职、各尽其能。

在突发性公共危机面前,这种步调一致总是能产生巨大的动员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这在抗疫、抗洪中已经得到了验证。这种独特的中国气质、中国品格,可以说鲜活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

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近代以来,没有其他任何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实质性地保护了民族的自立、维护了民族的团结、释放了民族的力量,从而真正守护了中华民族及其传统文化的生命。

新时代,中华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在交流互鉴中发展、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寻找到的一条既适合中国实际、又体现现代化要求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中国与世界文明交流的伟大结晶,也是中国为丰富世界文明作出的突出性贡献。

新时代,也有必要积极化解所谓的“傲慢与偏见”。环顾全球,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激荡。“文明优劣论”“文明冲突论”“制度对抗论”沉渣泛起,搞“小圈子”、组建“价值观同盟”、挑起意识形态对抗等做法令人忧心。冲突还是合作,倒退还是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如何看待和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

在美国高校访学时,可以感受到一些学者和普通民众对中国发展存在质疑和误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并不真正了解中国,不了解中国的精神、价值与气质、品格,不知道中国想要什么样的世界。加上西方媒体带有偏见的报道,更是加深了这种“不了解、不相信”的氛围。

如何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一个有力的抓手就是阐释好中华文明形象。

正如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而茶和酒是可以兼容的。我们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又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

千百年来,中华文明始终强调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等价值理念。这是中国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文化基因与理念源泉,也为各国携手战胜挑战注入强大精神动力。(李庆云)

关键词: 茶和酒 兼容 文化差异 丰富世界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6
 

中国网购网 market.sosol.com.cn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