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文化 >
文创、非遗要紧扣当下生活 一杯一碗讲好中国故事? 2021-08-10 15:00:52  来源:解放日报

李子柒记录日常生活与家常美食的短视频意外在海外火了,引发不少从事内容传播与传统手工艺制作的业内人士感慨。日前,豫园集团旗下的“东家” App、有“最美书店”之称的钟书阁、中国非遗传统面塑手艺人张书嘉等上海企业、传承人亮相“首届新加坡文创节”,探索以“日常”讲好中国故事的可能。

需要新“内容”

“宜家带来简洁明了的北欧生活,无印良品展示了自然朴实的日式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小物’能传播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市民魏女士很喜欢购买和收集生活家居物品,如今她渐渐生出疑问:代表中国生活的品牌,有吗?

近年来,日本的陶器木器、丹麦的灯具桌椅,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中国人的视野,进而通过使用、网上晒图等方式进一步传播。市民敬先生为新家购买了一盏形似飞碟的吊灯,这款吊灯由丹麦设计师保罗·汉宁森于1958年设计,由丹麦品牌Louis Poulsen生产。敬先生通过不少公众号了解这盏灯的故事,又频繁在设计展中邂逅而“种草”:“上海已陆陆续续开出很多北欧设计的买手店和二手店,通过设计美学和故事吸引人。据说这盏灯的光线复刻了‘北欧的黄昏’,本身就很令人向往。”

除了设计出众、品质上乘,“会讲故事”是不少消费者青睐这些产品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不少日本手工艺人制作的日用器具通过展览进入中国。疫情前,他们甚至会为此专门飞到展览现场;如今即使国际交通不便,他们也会远程视频与消费者交流。“你单看一个杯子、一个碗没有什么感觉,但有作者本人的介绍讲述,很容易激发消费欲。”市民文女士曾参观过这样一个展览,一个大盘子看起来色泽黯淡,作者解释这是自己观察到的在日本的家附近黎明时分森林的颜色,并且示范了盘子跟蔬果的搭配,“我现场就买了好几件。后来做了菜晒在朋友圈,好几个朋友也被‘种草’了。”

历史绵延五千年的中国并不缺少好产品。豫园股份总裁助理、“东家”总裁孟文博介绍,去年在杭州文博会上,“东家”的展厅5天吸引了20多万人次参观:“疫情后,线下其实产生了更多的机会。但这种机会一定有别于过去,是有内容、有策划、线上线下融合的专业化的行业机会。”

文创、非遗要紧扣当下生活

与愿意沉下心来做一些价格并不高的日用品和设计不同,一些从事国内“非遗”传承保护和海外推广的人员向记者透露,一些从业者并不愿意思考将手工艺与当代生活相结合,只是一味“复古”,期待政府拨款“保护”,或是直接进入博物馆。

相比之下,英国19世纪下半叶兴起过工艺美术运动,日本则在1920年后开始“民艺”运动,强调民间生产、日常使用的生活之美。在日本生活多年的画廊经营者许女士告诉记者,这种“日用之美”中还包括另一种匠心之美:“劳动是工匠的一生,他们或许不能达到财务自由,但他们拥有创造的自由。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记录匠人劳动的短视频和故事很能打动人心并激发购买欲。”

“如果只是当成摆设、收藏品,这个行业参与者会越来越少,逐渐走向衰亡。单纯复刻老祖宗的东西,无益于真正的传承,传承一定要符合当下人的需求。”孟文博认为,文创行业如今面临三个趋势:一是“互联网浪潮”,疫情加速行业互联网化,需要专业平台加强年轻用户与手工艺人的关联;二是“平常生活”,文创、非遗要和当下生活紧密相关;此外还必须“以正立身”:“要坚持做对的事情,做需要时间积累的事,尽管有可能很难、要很长的时间。”

(简工博)

关键词: 中国故事 文创、非遗 当下生活 朋友圈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6
 

中国网购网 market.sosol.com.cn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