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文化 >
麻料村重新响起银饰敲打声 “人气村”在这里不断涌现 2021-08-16 10:10:42  来源:中国文化报

7月以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金泉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里的“脱贫劳动力刺绣技艺培训班”一片火热景象,40余名妇女在刺绣、织锦手工艺人的指导下,学习苗族刺绣、织锦等手工技艺类非遗。经过培训,既能凭一技之长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又能让古老的苗族非遗传承发扬,助力乡村振兴,这让参加培训的妇女纷纷赞叹“一举多得”。

黔东南州是贵州乃至西南地区民族文化“聚宝盆”和非遗“博物馆”。近年来,黔东南州以深入推进国家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为契机,大力推动非遗保护传承,振兴传统工艺,促进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非遗展现出巨大的魅力和活力,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麻料村重新响起银饰敲打声

位于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镇东北部的麻料村世代以银饰加工为生。过去,由于地处深山、交通不便,麻料村的银匠收入微薄,生活难以为继,不得不外出务工,整个村子只剩下老人和孩子。

2016年5月,在文化部的指导和支持下,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与贵州省文化厅合作共建“传统工艺贵州工作站”,工作站地点之一就设在雷山县。这让原本在外打工的“80后”潘仕学看到了机会和希望,成为回归麻料村的一员。

2017年,潘仕学被推荐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当年年底,在他带动下返乡年轻人筹资100万元成立“麻料银饰刺绣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全村46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致富。

潘仕学的成功让越来越多银匠回村,麻料村重新响起了“叮叮叮”的银饰敲打声。麻料村的蜕变还吸引了众多手工艺人、设计师以及游客的到来,带动当地乡村旅游业的兴盛发展。如今全村成立银饰工坊14家、农家乐7家,全村176户几乎每家都有人从事银匠工作,家庭年收入超过百万元就有20多户。以前的“空心村”变成如今的“人气村”。

正如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方大文所说,麻料村的发展之路是黔东南州利用非遗精准脱贫、激发传统村落活力的缩影。不断涌现的“麻料村”正共同描绘着一幅乡村振兴的宏伟图景。

提升非遗传承人群实践水平

黔东南州有国家级非遗项目56项78处,以刺绣、银饰、蜡染、编织、民族医药为代表的非遗项目众多。其非遗之所以能在乡村振兴中焕发巨大活力,得益于黔东南州在更大范围内、更深层次上对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开展。

据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潘金海介绍,黔东南的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起步较早。2007年,在州级层面成立了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12年12月,获文化部批准设立“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为贵州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16年以来,将州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补助经费由每人每年3000元提高到5000元;2019年,非遗数字化著录与存储系统完成安装应用,系统覆盖全州16个县市……这些举措,有效地促进了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活态传承性,其核心保护对象是传承人。”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陆居超说。以此为理念,黔东南州率先展开了州级非遗传承人群申报工作,壮大非遗传承队伍,并利用州内大中专院校、省级研培基地、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平台,实施“十百千万”传统工艺人才培育工程。“十三五”期间,全州累计完成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超过5万人次。

2018年7月,雷山县入选全国十大“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之一。以此为契机,黔东南州先后在丹寨、从江、榕江、黎平、剑河、台江等县因地制宜设立105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系列举措极大提升了非遗传承人群的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为非遗“小商品、大企业”的产业集群发展奠定人才基础。据统计,2020年黔东南州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产值超过2.8亿元,吸纳就业超过2.5万人,其中贫困人口5600余人。

“非遗+旅游”发展空间巨大

“坚持传统是根本,不断创新是关键。”如何利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陆居超认为,让“旧艺”穿上“新衣”,才能让非遗融入时代之中,绽放光彩。

为让非遗走向市场、走进大众,黔东南州积极引入高校、企业和行业组织等资源对传统工艺品进行再设计和改造提升,先后研发非遗衍生产品5000余种。在2021年5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丹寨非遗周——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遗工坊成果展示展销活动”上,2万余件(套)非遗工艺品惊艳全场,累计销售民族工艺品超过4000件(套),销售金额超过500万元,通过搭建平台为传统手艺人提供更多收入渠道和发展空间。

国家4A级景区丹寨万达小镇已成为“非遗+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样本。小镇引入了丹寨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和16个省级非遗项目,非遗商户在小镇经营业态中占比超过70%。入驻小镇的国家级非遗项目皮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潘玉华说:“游客除了近距离观赏非遗产品,还能动手体验,这种体验性的旅游产品特别受游客青睐。”据了解,丹寨万达小镇开业仅半年,就成为贵州省游客量排名前三的单个景区,开业4年来,接待游客超过2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50亿元。

黔东南州副州长胡国珍表示,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空间巨大,任重道远。以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黔东南州推出“千村百节”系列节庆品牌。苗年、苗族鼓藏节、侗年、侗族萨玛节等传统民俗节庆活动成为当地文化旅游的亮丽名片,中国丹寨非遗周成功落户黔东南,成为推动非遗旅游发展的重要平台。

为了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住,黔东南州深挖研学游、体验游空间,将传统村落打造为非遗研学体验点。推出“苗疆非遗研学主题体验走廊”和“百里侗寨非遗主题体验走廊”等精品线路,通过发挥非遗旅游的独特优势,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内生动力。据悉,“十三五”时期,黔东南州接待游客达到4.83亿人次,比“十二五”时期增长197.23%;实现旅游收入4200.55亿元,年均增长率6.78%。其中非遗研学游、非遗自驾游、民族医药康养等深受游客青睐,非遗转化利用已成为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裴秋菊)

关键词: 贵州黔东南州 人气村 麻料村 银饰敲打声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6
 

中国网购网 market.sosol.com.cn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