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文化 >
遵循发展规律催生新业态 传统文化将成为旅行中“活”的部分 2021-08-27 10:38:29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其中,要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融入景区、度假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景区。多位专家、业内人士展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景区建设前景,为如何在已有经验基础上打造特色景区建言。

遵循发展规律催生新业态

非遗进景区或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景区,一方面是景区文化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非遗在保护传承中有效利用的必然要求,未来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但在非遗与景区建设的融合过程中,需要尊重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基本需要以及景区发展的基本规律,要适时、适地、适度地进行。

在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副教授刘爱利看来,首先要理清非遗类别与开发产品及业态的关系。非遗是以非实体形态存在的,因此其在融入景区开发中的产品和业态形式也有较大差别,口头文学、表演艺术乃至仪式节庆等类别,更适合以旅游演艺、舞台展演、大型节事等方式呈现,而传统手工艺等技艺类非遗则更适合通过文创产品开发、体验作坊等方式呈现。为不同类别的非遗寻找其与景区最恰切的融合方式,是非遗与景区融合发展的关键和基础。

“要注意非遗的地方化呈现。由于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的作用,很多类型的非遗并非只为某个地区特有,此种情况下,非遗景区化开发尤其要注意与地方文化的融合与关联。不然,容易出现主题泛化和吸引力缺失的后果。”刘爱利提出,要注意非遗呈现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需要前期进行充分的市场需求调研,针对不同细分市场,开发适销对路的非遗产品。非遗的景区化融入还需要强化非遗的文化价值宣传及科普教育功能、包括传承人在内的多主体非遗传承与保护体系,并为非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保障。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系主任、副教授王学峰则表示,让非遗在新时代更好地回归生活,需要在创造性转化之后进行创新性发展,在保护、展现非遗文化的基础上,有机地融入新的文化印记,从优化旅游服务和旅游管理的“表”中深入探索感受文化本源、引导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等方面的“里”。这不是单纯地在旅游景区(点)、节庆活动中增加非遗项目展演,也不是简单地在旅游纪念品与文创产品研发和销售中增加非遗元素,而是要深度挖掘各类旅游休闲空间的非遗资源,充分发挥非遗作为独特旅游吸引物的功能,通过非遗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催生新的旅游业态和体验项目。另外,通过配套旅游接待功能、增加旅游服务等,将非遗的资源形态转化为游客可感受、可体验的旅游产品,并不断创造和拓宽新的消费场景,要减少简单的符号化文化消费,要更多地向市场传递文化符号背后的意义。

打造有“中国味儿”的主题乐园

非遗与景区的融合是文旅融合的深度体现,是旅游为表、文化为里的生动诠释,也是实现当下传统景区提档升级的重要路径。

“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景区,可以从主题乐园入手,打造彰显具有中国文化特色、讲中国故事的非遗主题乐园。一是非遗主题乐园要打造IP。通过区域保护协同机制,将具有共同主题、文化符号或地区特征的系列非遗集聚在主题乐园,还要通过提炼非遗的文化内涵,活化展现形式,塑造独特的非遗品牌和IP形象,将非遗主题乐园打造为本区域的精神标识和文化坐标。二是非遗主题乐园要创新业态。充分挖掘非遗作为独特旅游吸引物的功能,形成融参观、传承、体验、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非遗产品体系。通过非遗与文创、演艺、体育等融合,催生非遗旅游新业态和新产品。三是非遗主题乐园要科技赋能。非遗主题乐园更要借鉴国内外主题乐园的科技手段,为非遗打造符合潮流的展示场景、体验场景、消费场景。”国研智库旅游研究院院长魏云表示。

“依托历史街区和传统村落这类典型的物质遗产,将非遗有机融入,形成特色文化街区、景区。北京的大栅栏、南锣鼓巷,陕西西安的袁家村等皆是如此。”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教授、青海民族大学旅游学院特聘教授唐承财表示。唐承财建议,以现有历史街区、传统村落、民俗村落等载体,挖掘当地特色非遗文化,精心策划非遗景区的文化呈现内容和方式,同时,建立非遗文化人才队伍体系,培养非遗文化传承人的娱乐表演意识和能力,增强与游客互动体验能力。此外,还需要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景区的运营管理模式,采用“景区平台整体管理+非遗传承人”加盟合作的方式,明确权责利益,减轻运营管理成本,做大非遗景区红利蛋糕。

为景区注入传统文化的“魂”

实践证明,旅游是实现非遗活态传承以及生产性保护的重要方式,要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促进非遗与旅游在空间、时间、功能、产品、市场等方面深度融合。

近年来,清明上河园以非遗的保护、传承、展示、体验为主要工作方向,结合传统节庆文化,推出了大宋·年民俗文化节、元宵狂欢夜、清明文化节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活动。据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范成凯介绍,清明上河园将进一步提升非遗在旅游中的权重,扩大其规模,增强其影响力,加强对现有非遗技艺的保护、对年轻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和扶持,通过“非遗+旅游”“非遗+科技”“非遗+体验”的形式,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努力实现旅游的新业态发展,围绕传统节日、活动、演艺、研学、文创等产品打造多个非遗文化的体验式接触、场景化感官体验,推进非遗传承与发展。

马蜂窝通过对年轻旅行者旅游消费大数据的洞察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追求在旅行中的参与感与体验感,对于非遗,年轻人更希望能亲身参与其中,用双手去感知历史文化。因此,马蜂窝旅游研究院负责人冯饶认为,拥有非遗资源的旅游目的地或景区,不妨考虑从提供“沉浸式体验”入手,让非遗走出以往的单纯展示,通过游客的深度参与和互动,成为旅行中“活”的一部分。

奇创旅游集团规划副总兼景区开发事业部总经理王岩表示,非遗与旅游景区的融合发展主要有四个方向:一是IP化,通过旅游营销和网红经济的手段,将非遗文化的核心内涵进行创新诠释,面向“90后”“00后”消费者需求,创新营销宣传方式,更新传统非遗文化的内涵,如西安的“摔碗酒”体验;二是科技化,通过先进智能科技,如VR、AR等手段,实现场景体验的虚实结合,游线体验的故事线索贯穿,其典型代表的是各种4D博物馆展示区;三是互动化,要通过演员无边界演绎、游客换装等方式,创新氛围感受,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与身临其境;四是产业化,通过文创商品、旅游伴手礼等延伸和延展产业链条,增加新的消费点,打造爆款,实现增收。(程 佳)

关键词: 旅行 传统文化 发展规律 新业态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6
 

中国网购网 market.sosol.com.cn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