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文化 >
倾听传统戏曲的旋律,当前语境下传统剧场如何“破圈” 2021-09-03 09:43:26  来源:中国文化报

由广东珠江电影集团、广东粤剧院、佛山文投出品的4K粤剧电影《白蛇传·情》,日前票房已突破2100万元。这样的票房成绩在整个电影市场的票房排行中或许只能屈居下游,但在平均不足1%的排片率和近5年来戏曲电影票房从未突破千万元大关的背景下,实属难得。

电影版《白蛇传·情》的底本为舞台版《白蛇传·情》,尽管舞台版在戏曲演出市场中赚足了口碑,但受行业整体状况影响,其售票情况注定无法跟电影票房比肩。值得注意的是,电影版《白蛇传·情》的观众以年轻人为主,而在以中老年观众为主体、观众“青黄不接”的粤剧演出市场中,即便是打着“青春时尚版”的标签,广东粤剧院能通过该剧目俘获这么多年轻观众也很难得。

电影版《白蛇传·情》在票房上的突破自然有宣发团队的功劳。发行方借助大数据和对传统文化的定位分析,除了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上映,还重点选择了杭州、南京、成都这几个有白蛇文化情怀的城市;宣传方用4K全景声等视听技术为宣传点为影片线上造势,并在线下组织多场以《白蛇传》为主题的汉服秀活动,精准锁定一批以“90后”“00后”为主的国风爱好者和汉服迷。应该看到,电影版《白蛇传·情》在宣发策略和技术革新上更加迎合作为电影市场消费主力的青年受众,这固然是造成电影版与舞台版票房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但造成这种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今天的电影艺术比戏曲艺术的受众更广泛。舞台版《白蛇传·情》作为戏曲演出市场中的一部分,“自然出票率”注定受限于整体行业环境。据有关部门统计,戏曲商演场次平均每年同比增长30%左右,而票房平均每年同比下滑5%。戏曲演出市场的市场化能力相对较弱,大多依赖政府扶持,公益性质的演出占比大,真正买票走进剧场的观众少,并未形成运行流畅的演出机制。

事实上,自20世纪初期以来,现代媒体就已经抢走了传统剧场中的一部分观众。20世纪前的戏剧是一种只能在剧本上阅读、在剧场中观看的艺术,剧本和剧场是其桥梁。进入20世纪,这种传统模式被现代媒体打破。20世纪初出现的电影,以镜头的可重复性打破了戏剧表演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局限,比如1963年的戏曲电影《武松》,让人们今天依然可以看到盖叫天久经锤炼的表演艺术。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视的普及,观众感受到了更高的自由度,今天的戏迷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央视《空中剧院》栏目观看戏曲演出。这种以影像为主体的戏曲影视作品在空间、内容和观演关系上更加自由。今天,人们进入了现代媒体的新阶段,各种形式的现代媒体正在进行一种更全面的深度融合,也意味着传统剧场面临的挑战和冲击更加复杂多元:越来越多的演出直播加大了传统剧场观众流失的风险;过度包装的戏曲网游或戏曲元素泡沫化泛化了戏曲艺术,甚至误导观众的认知。

不可否认,现代媒体确实让传统戏剧面临着不小的冲击,但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今天仍然有人愿意走进剧场看戏?事实上,在剧场中现场体验与欣赏影像的感受有着云泥之别。戏剧的本质在于演员的现场呈现和观众的同时在场,正如波兰戏剧家格洛托夫斯基所言:“逐渐去掉证明是多余的东西之后,我们发现,没有化妆,没有戏装,没有绘制舞台布景的透视法,没有一块独立的表演区(舞台),没有灯光和音响效果等等,戏剧是能够存在的。但是,没有演员和观众之间感性的、直接的、‘活生生的’交流它便不能存在。”一个想要观看和体验真正戏剧艺术的观众,永远都在追求与演员互动的在场感。

那么,人们是否可以尝试从积极方面,考虑现代媒体对传统剧场的利用价值?粤剧电影版《白蛇传·情》在传统剧场如何利用现代媒体上为人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它让人们意识到,戏曲题材也可以赢得年轻观众的青睐,从而获得为传统剧场培育新观众的机会,关键在于利用现代媒体普及戏曲艺术,唤醒大众的传统情怀,让更多年轻人接触和了解它。家喻户晓的白蛇传说是中国人独有的情愫,可以唤醒年轻观众的集体回忆。戏曲舞台上不同剧种的《白蛇传》是不同地域观众白蛇情怀的重要载体,戏曲演员在大银幕上的技术展示或许能吸引电影受众走进传统剧场看原汁原味的粤剧演出,从而实现传统剧场受众的“破圈”。同时,传统剧场也要借助现代媒体制造出来的IP发挥自主性。电影版《白蛇传·情》已经将年轻观众带进现代电影院,舞台版应紧跟其后,在宣传和演出上与电影捆绑,借现代媒体的东风将这批观众带进传统剧场,倾听传统戏曲的旋律。(任婷婷 )

关键词: 传统剧场 传统戏曲 破圈 语境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6
 

中国网购网 market.sosol.com.cn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