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文化 >
从石堆龙到玉龙:崇龙礼俗形成共同精神信仰主干 2021-09-18 10:54:32  来源:辽宁日报

晶莹圆润的玉器,在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中多有出土,这些上古玉器的雕琢工艺、造型题材、使用功能等一脉相承,且用料考究、做工精美、造型繁多,展现出数千年前先民们高超的制玉水准。从查海玉玦到牛河梁玉玦形龙,这里成为中华龙文化的重要起源地,尤其代表中华文明发祥的龙凤造型玉器,最早共同出土于辽宁牛河梁遗址,印证着辽河流域在中华文化起源这棵大树上的“直根系”地位。

从石堆龙到玉龙:崇龙礼俗形成共同精神信仰

距今8000年的查海文化遗址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乡查海村西南的一片丘陵地上。

“查海文化是红山文化的重要来源之一。”采访中,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华玉冰这样定位。他向记者解释说,查海遗址出土的玉器将我国范围内使用磨制玉器的年代上推到新石器时代早期,而且有固定的搭配、形态与用法,尤其是出土的玉玦,以其特殊的造型及深刻的寓意影响深远,被认为是龙的雏形。

更让考古工作者震惊的是,在查海聚落址的中心部位,查海人在墓地的上部用石块堆砌了一条大型的石堆龙。石堆龙全长19.7米,龙身宽1.8米至2米,龙头朝西南,龙尾向东北。它昂首张口,弯身弓背,尾部若隐若现,给人一种腾飞之感。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除此之外,在查海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发现刻画龙形的纹饰。这些发现显示,8000年前已经出现了龙图腾崇拜。

追踪早期龙的身影,中华大地上不时会凸现它的足迹:在距今6800年的陕西宝鸡北首岭仰韶文化出土的蒜头壶上,绘有鱼啄龙尾的原龙纹(后世龙纹的雏形);在距今6000年的内蒙古赤峰敖汉旗赵宝沟文化中,出土了一件祭祀用的陶尊,上面刻画有猪头龙、鹿头龙和鸟头龙;还有距今5000年,内蒙古赤峰翁牛特旗的三星他拉玉龙,身体硕大,蜷曲如“C”形,颈脊部有飘逸的长鬣。

而距今5000年的红山文化出土的玉龙最具代表,在朝阳牛河梁遗址中共出土3件玉玦形龙,另外还采集到多件玉玦形龙。

“辽西地区无疑应为中华龙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国祥对记者说,辽西以山地丘陵为主,是种植粟、黍等旱作农业的重要起源区,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成为红山文化晚期宗教祭祀典礼的核心内涵,因此,龙文化在辽西地区的起源和发展,与旱作农业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果将辽西地区崇龙礼俗的形成进行阶段划分,兴隆洼、查海文化应属于孕育期,赵宝沟文化属于形成期,红山文化晚期则进入发展和成熟期。”刘国祥认为,以龙图腾崇拜为主的共同精神信仰的产生,是辽西地区史前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红山文化玉玦形龙的形制,对后世商周时期颇有影响,在商代妇好墓和西周虢季墓中,都出土了模仿红山文化风格制作的玉玦形龙,反映出红山文明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主体地位。

从鸟到凤:中国北方和东方特有的图腾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龙与凤始终相伴相随。这在远古先人的图腾崇拜中也有所体现。

沈阳新乐遗址出土一件7000多年前的木雕,长约40厘米,宽4.5厘米,出土时已经炭化,断为三截,两面纹饰基本相同,部分镂空,由硬木材料制成,材质较细腻,大多数学者认为是鸟形。

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研究员周阳生告诉记者,这件木雕鸟应是一件实用较强的束发头簪。但它并不是一件普通的发簪,从它的工艺水、图案、出土位置等情况分析,应是属于当时氏族首领所佩戴和使用的物品,并有着图腾崇拜的象征意义,应该归属为凤鸟图腾崇拜。

记者搜索资料发现,与新乐遗址同时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也出土了双鸟朝阳象牙雕刻件。“我国史前文化遗址中,有不少鸟的形象出土,这些都应是中国古代民族最早的原始图腾。”周阳生补充说。

“在中国古代的东方或北方,有许多部落、部族都是以鸟为图腾崇拜的。”周阳生说,如殷人(商朝的祖先)是以玄鸟为图腾,肃慎族(即后来的女真、满族)是以喜鹊为图腾。因此说,7000年前新乐人使用的这个木发簪,很可能是原始图腾之徽志,是中国母系氏族社会中女首领所使用的最原始的发簪,也应是后来中国古代帝王后妃们佩戴发簪的始祖,或者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凤簪。

这种对自然和动物的原始崇拜,是史前社会人类最初崇拜的共同特点,如崇拜太阳月亮、山河大地、风雨雷电、有飞行等超常能力的动物等。新乐遗址处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已进入了氏族社会较为繁荣的发展时期,原始宗教信仰和崇拜活动,已是当时社会精神生活的普遍现象。木凤簪体现出的凤鸟图腾崇拜,是我国北方地区的特色文化,但新乐遗址目前仅发现这一件孤品,相比之下,距今5500年左右的牛河梁遗址则出土了玉凤、绿松石玉鸟、双鸮玉佩等众多凤鸟题材玉器。可见红山文化的凤鸟图腾内容更丰富,层次水更高。

周阳生举例说,在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的中心大墓,出土了一件玉凤,枕于墓主人头下。玉凤的长度接20厘米,是牛河梁众多玉器中个体较大的一件。片状玉凤呈现回首卧姿,翅膀上扬,凤尾下垂,回首将鸟喙埋于翅间,这是红山文化发现的形象最明确的凤凰形象。

从新乐人的木凤簪,到红山人的玉凤枕,有内在的文化传承联系吗?周阳生认为,二者都属于凤鸟图腾,但因为工艺、年代、地点差异太大,应该没有直接联系。

龙凤呈祥:中华民族图腾走向成熟

龙凤题材玉器同时在红山文化遗址中出现,震惊了考古界。

辽宁省文物保护专家组组长郭大顺告诉记者,龙凤图腾同时出现是文化发展的结果。红山文化时期,除玉玦形龙外,还有彩陶龙鳞纹,龙鳞的表现方式与此后出现的山西陶寺墓地出土的彩绘盘龙纹以及商代青铜器上的龙纹雷同,说明红山文化时期龙的形象已经成熟,既是对先红山文化的继承,又有本身的创造。

“凤的演变与龙形象的出现一样。”郭大顺说,红山文化玉凤形象与赵宝沟文化陶尊上的鸟头龙、凤首匜(yí)形陶器都一脉相承,玉凤的翅与尾的表现方式,也与商代青铜器上的凤鸟纹如出一辙。

令人惊奇的是,牛河梁遗址还出土一件玉龙凤佩,在长仅10厘米的片状玉表面,设计出龙凤同体造型,龙与凤均是突出首部,简化躯体,紧相依靠。郭大顺认为,龙凤形象,是史前宗教祭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可视为文明起源的一个结晶。

此前,龙凤的形象最早所见是河南安阳商代妇好墓出土的龙凤纹玉雕,及洛阳出土的商周龙凤纹玉佩。而龙凤呈祥最早反映的是商周通婚的故事,《诗经》有关于龙氏族王季娶凤氏族仲鸷氏的记载。从商周历经汉唐,直至明清,在人们的生活中,从服饰、生活器皿,到工艺品、建筑装饰等,龙凤纹无所不在,无所不见。如今龙与凤作为祭祀或是身份的象征,以红山文化为最早。因此,红山文化的龙凤是中国龙凤起源系统中的主干。

几千年来,“龙凤呈祥”一直被中国人视为太盛世和吉祥如意的瑞物并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龙和凤的造型、纹饰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丰满,从红山文化的部落图腾最终演变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商 越)

关键词: 辽河流域是 龙凤文化 崇龙礼俗 信仰主干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6
 

中国网购网 market.sosol.com.cn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