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文化 >
在孔子故里,实实在在焕新着传统文化 2021-09-22 14:29:26  来源:大众日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9月18日入夜,一抹皎洁的月光斜洒在尼山脚下、落得满地银灰。这可乐坏了尼山圣境的小游客们,他们手提灯笼、身着汉服,兴奋地踩着斑驳的月影跳跃,大声吟诵着已经融入血脉的古诗文。就这样,一场“中秋赛诗会”,仿佛瞬间把人拉回了那个车马慢、时间也慢的年代,而那些关于月亮、关于故乡、关于爱与家庭的情愫,也一点点在夜空下漾开了。

当记者来到身披银装的尼山圣境,过眼处尽是时间回溯的光影。在这场名为“尼山明月节”的主题游园会上,至圣广场草坪上布设的巨型月亮,营造出如梦似幻的绝美秘境。而在广场周围,工作人员扮成孔子、颜回、嫦娥、玉兔,从随机地点出现,与往来游客诗词互动、赠送文创产品。穿越感十足的游园体验,吊足了游客的胃口。

“做传统文化游,如果守着IP卖门票、不讲创新吃老本,就很难触碰到游客的文化神经;如果无法引发共鸣和共情,传统文化就难以通过旅游的形式,潜移默化地浸润人心。”尼山圣境景区副总经理徐彤说,文旅市场需要培养新兴受众,传统文化也需要育成忠实粉丝。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打造出更易撬动游客心门的“再现式”情景。

孔子像前,瓜果贡品已经就位,重温古人的中秋庆典、参加拜月仪式,游客用流传千年的习俗为亲友和祖国祈福纳祥;在尼山讲堂湛露厅,君子射艺活动正在进行,游客只需搭弓射箭,便为儒家文化里的君子之道找到了一个鲜活的出口;大学堂内,“非遗”面塑、剪纸,一一转化成捏嫦娥、剪兔爷的手造体验,参与者们不仅收获了一份特殊的文创伴手礼,更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了传统非遗的魅力……

“过去,我经常带孩子旅游,想让她多感受一下中华文化之美、提升家国和民族意识。可很多景点只能让我们雇个导游听讲解,这就和‘纸上得来终觉浅’一个道理,尤其对孩子而言,吸收起来很困难。”谈到这次中秋节到曲阜旅游的感受,来自淄博的游客李寅很兴奋。他举例说,出自《孟子·离娄上》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本身不好解释,可与古六艺之一的“射艺”体验项目结合后,“射不中靶子先从自身找问题”的导学讲解,一下就把道理讲通了。

按照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思路,今年中秋假期,曲阜文旅市场普遍呈现出融合新意。不论是农家院里的月饼制作、手绘团扇乡村游项目,还是孔子博物馆里融合了拓片制作、活字印刷等社教活动的《论语》主题展,抑或是“三孔”景区发起的“我的传统中秋节”和“我在圣府过中秋”视频挑战活动,频频“出圈”的节日文旅,实实在在焕新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是青年一代加深传统文化认知的宝贵机遇,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利用好文旅渠道,让每一名游客更喜欢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进而形成具有广泛认同感的集体文化自信。”曲阜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宏表示,除想方设法通过符合时代特质的呈现形式让游客“融入”文化外,曲阜各景区还积极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推出了“尼山中秋团圆夜”等直播和短视频征集活动。

互联网思维与传统文化碰撞出的火花,不仅为曲阜旅游立起了活力十足的新形象,更在网络空间里培育出了一大批的文化爱好者,让每个人都能拿起手机、对着电脑,穿越千年和孔子对话,过一个不一样的文化中秋。(孟 一)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孔子故里 文旅市场 旅游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6
 

中国网购网 market.sosol.com.cn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