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文化 >
枢纽重新定义“距离”,游客数量“刚刚好” 2021-10-11 15:31:36  来源:四川日报

刚过去的国庆长假,由于疫情原因,很多地方都提倡“就地过节”,就近“微度假”成为许多市民旅游出行的首选。“微度假”并未影响民众消费热情,更多人愿意探索城市周边的新景点,享受慢生活。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在国庆假期中参观博物馆、游览古镇、在机场送别亲人,一路走一路看,感受假期的变化,感受特殊时期文化旅游产业链的进化与革新。

博物馆里的不变与变

观察点:四川博物院

“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9月28日开幕!”“还有三星堆今年新出土的文物!”早在国庆长假前,一个长江流域青铜器“组团出道”的消息就在笔者的微信群里传开了。长假期间,笔者在博物馆发现,有人为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而来,有人为常驻的展览而来,有人为民族服饰而来,还有人为教育下一代而来。四川博物院的热闹再次证明,博物馆热已成一种趋势。

在笔者看来,这股博物馆热潮不仅热在“表皮”,更热在心里——人们来博物馆,不光是“外行看热闹”,而是即便外行,也要学习“看门道”。走进四川博物院,提供语音讲解租赁器的自助机前排满了长队;在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厅里,几台机器人被孩子们围得团团转,机器人一边移动,一边讲解;还有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的定制课程,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参与……千年前的文物,正在借助各种技术,诉说着历史,传递着文明。

文物的故事,就是脚下的历史。在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人们仿佛就是在“顺长江而下”,感受古蜀文明与中原文化交流演变的印记——铜鍪是晚期巴蜀文化的典型器物,它的传播是巴蜀文化融入华夏文明的一个侧影;楚风浓郁的青铜鼎,在蜀地的船棺墓中时常见到……一路从巴蜀文化到荆楚文化到吴越文化,边走边看边倾听,感受到的不仅是滚滚而来的不尽长江,更有滚滚而来的历史重现。当我们知道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样智慧、开放、乐观时,又怎不会对这份土地多一份爱呢?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以田野发掘为标志的现代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在新中国成立72年看“72变”,看的不仅是这72年的变化,更要看人们怎样看过去的72年、100年甚至几千年。器以载道,文以化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而正是这些文化工作者的代代付出,让人们不忘来处,更好走向明天。

除了四川博物院,节日期间的四川省图书馆和成都市博物馆,一样人潮汹涌。在人潮中,古老与创意、文化与生活,正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带着故事的千年文物没有变,但人们对它们的关注度变了、它的“讲述方式”也变得更加多元与贴近。展览的文物见证了不变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见证了社会越来越富足,人们有了更多精神追求,文化自信更加深厚。

每个文物都不可替代,每段历史都不容忘却!从古至今的每个变化,都离不开生活在当下的人,在继承中开创未来。

游客数量“刚刚好”

观察点:成都双流黄龙溪风景区

国庆长假期间,笔者在著名的川西古镇黄龙溪风景区游览,与诸多游客进行交流时,都聊到了相同感受:今年国庆没有过去长假旅游时的拥挤和烦躁,反而有不少空间,能够慢慢体会古镇的魅力与风情。

黄龙溪位于成都市东南约30公里处的双流区,驱车1小时顺利抵达。临近景区时车流慢了下来,人流多了起来,但在交警和志愿者的指引下,未发生拥堵。黄龙溪凭借着古镇规模大、距离市区近、依山又傍水等特点,成为省内外游客非常青睐的古镇游目的地。当天在游览的过程中,无论是拍照、吃饭、购物等,笔者都感觉较有序,虽然几乎每项活动都要排队,但排不了多久,游玩过程中具有足够的空间感。

这样的感受不止在黄龙溪。据统计,国庆长假,四川全省纳入统计的702家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2574.04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45亿元,与2020年同期同口径比较,接待人次和门票收入分别增长了13.04%和15.21%;分别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5.56%和95.02%。游客数量少于疫情之前的国庆、多于疫情之后的第一个国庆——这样一个中间的位置,或许提供了一个从容的空间。不少外地游客也表示,本次国庆旅行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游客数量刚刚好,赶飞机、订旅馆、游景区、吃喝玩等都较以往从容。笔者以为,这或许就是一个“游客数量刚刚好”的平衡点——景区提供的服务和获得的收益可以平衡;游客投入的时间、金钱和获得的良好体验可以平衡。

国庆出行人数经历了从波峰到波谷,再向波峰攀升的过程,更多的人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假期。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新的旅游供给侧问题:如何解决出行需求不断增加和旅行体验不断提升的矛盾?

今年国庆假期,“三九大”再次成为四川最响亮的文旅金字招牌。三星堆在新一轮考古成果发布后,群众参观热情不断高涨;九寨沟景区门票连续多日提前售罄;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不得不实行每日游客预约、错峰、限流措施。在“三九大”的引领下,其他景区的回温速度越来越快。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之下,未来长假出行人数再创历史之最只是时间问题。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智能化现代化水平,充分保障游客的进入感、参与性、体验感,才能让火爆的假期依然保持“刚刚好”的状态。

枢纽重新定义“距离”

观察点:成都天府国际机场

长假快要结束时,笔者“反向探亲”的爸妈也要起航回乡了。好在,新投运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以及全新航线,让笔者不再觉得与家乡的距离有那么远。

笔者的父母,常住山东临沂。1700公里左右的路程,没有直达高铁,飞行本是最优选择。然而过去,勤俭节约的父母往往选择“曲线交通”,宁可多转几次火车、花几天时间在路上,也不舍得坐飞机。好在,天府国际机场开通后,他们的选择增多了。今年刚开通的航线,即便旺季如“十一”,成都到山东的机票也不到五百元。多了更方便的路线选择,距离,便不是问题。

从成都市中心出发,地铁一路畅通,一个多小时就抵达了天府国际机场;而进了机场,一样十分畅通:出地铁就有清晰路标指引我们去出发层;出发层电梯一出来几步远便是一排排自助值机和托运柜台,虽是自助,却也一直有工作人员主动帮忙;不远处,就是安检口;安检之后,仅需不到十分钟,就能到达登机口。一套流程下来行云流水,让旅客乘机更高效和顺心。

自然,笔者只是无数有获得感的人之一。天府国际机场带来的便利,增加的“线路”和希望,也远不限于成都。作为成都第二个国际机场,它肩负的是辐射整个西南地区的使命。在T2航站楼脚下,一条国内最长的下穿机场航站楼、机场跑道的高铁明挖隧道正在等待与世人见面,它同时也是全世界首条直接下穿机场航站楼、滑行区、跑道的时速350km高速铁路控制性工程。等隧道建好、天府国际机场高铁站开通,资阳、自贡等地,能够通过高铁直达机场。如此,不仅能便利民众,更能让要素循环更畅通,省内经济发展更协调。实际上,相关地方已经开始行动,随着西部交通短板补上,开放格局必将更立体,临空经济产业规划布局正加速发力。

天府国际机场在重新定义着我们与故乡的“距离”,也在重新定义着四川与世界的距离。它是机场,却不仅是机场——地铁线、高铁线、航空线,在这里线线“牵手”,人流物流联线成网、无缝衔接——一个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不仅方便四川旅客“走出去”“飞进来”,也将串联起西部内陆平原、山区与世界的路,给区域协同发展带来更多想象力。以太阳神鸟为造型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不仅继承了古蜀人的浪漫,更用密集的基础设施网络、细致贴心的服务、海纳百川的心态,开拓了蜀人自古追求对外开放的路。在这里,希望与飞机一同起航。(刘志杰 邓也 )

关键词: 微度假 国庆 游客数量 考古学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6
 

中国网购网 market.sosol.com.cn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