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文化 >
为何不对古建筑保护制定预案? 2021-10-14 13:49:20  来源:河北日报

近日,山西出现大范围罕见强降雨。此轮降雨导致不少古建筑受到影响,平遥古城墙发生局部坍塌、晋祠多处古建屋面漏水、天龙山石窟部分石窟漏水……截至10日12时,山西各地共上报1763处不可移动文物不同程度地出现险情,9座博物馆纪念馆出现小面积漏雨、部分构件损坏等情况。目前,山西省文物局正在开展抢险修缮工作。(据《新京报》10月12日报道)

“村村有古庙,处处有古建”,山西是我国文物大省,目前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达53000多处,古建筑28000多处,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之誉。古老的文物建筑凝结着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见证着一个地方的历史变迁和文明风韵,一旦遭损就不可能恢复。因此,大雨中的山西古建筑是否安好,备受全社会关注。

在以往的洪涝灾害中,一些地方也出现了文物被损毁的情况,令人揪心。应该承认,山西遭遇连续强降雨,确实属于不可测因素,但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和问题。正如有关专家指出,相关部门既然能对气象灾害作出预报,为何不对古建筑保护制定预案?

自然灾害固然可怕,但文物保护并非不可为。面对气候变化,文物保护要有前瞻性,提前预判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制定合理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才能确保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目前,山西很多文物保护单位与当地公安机关、村委会都建立了联动机制,以便灾害来临时及时调动人员保护和转移文物。

然而,为文物“撑伞”,不仅在灾害发生之时,更应在平时。此次持续暴雨给山西乡村古建筑带来的考验是巨大的,文物受损的程度也是严重的。但是,我们不能把责任完全归为强降雨,“因为那些倒塌的乡村古建筑此前损毁就已经很严重,这次的降雨只是加速了倒塌”。有民间古建筑保护专家坦言,“大量乡村古建的日常维护几乎没有”。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期待此次山西强降雨能够真正敲响警钟,让更多的目光落到古建筑的日常保护上来。让文物免遭“风雨之害”,一方面要加强防灾减灾研究,完善文物日常保护措施,一旦出现破损迹象能及时修复;另一方面要完善防灾减灾预案,建立监测预警、培训演练、灾情防范、受灾处置等机制,增强应对灾害威胁能力,制定更完备的常态化保护方案。(贾梦宇 )

关键词: 古建筑 制定预案 转移文物 石窟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6
 

中国网购网 market.sosol.com.cn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