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文化 >
魏明帝能用好司马懿,托孤亡国这事从曹丕就错了|文史笔谈 2021-10-27 10:35:14  来源:封面新闻

魏明帝曹叡毁誉参半,说他昏庸,荒淫奢侈,大兴宫室,识人不明,任人唯亲,传位幼子,托孤非人,也是证据凿凿。

说他英明,明察断狱,选用忠良,屏弃浮华,宽刑薄赋,长于军计,容受直言,也是一时明主。

魏明帝被低估的军事才能

影视剧中的魏明帝曹睿

魏明帝即位时,陆逊就对孙权说,曹叡“选用忠良,宽刑罚,布恩惠,薄赋省役,以悦民心”,在这样一位君主治下,要想瓦解魏国,恐怕比曹操在时还难。

孙权不以为然,对诸葛瑾说,“伯言(陆逊)常长于计校,恐此一事小短也。”

他认为,“丕之于操,万不及也。今叡之不如丕,犹丕不如操也。”又批评曹叡用人之失,重用陈群、曹真,要么是文人书生,要么是宗室贵戚,哪能驾驭雄才虎将争夺天下。

孙权预言,“今叡幼弱,随人东西”,必然导致四五权臣拉帮结派,把持权柄,互相倾轧,危在旦夕。

孙权这些话在继任者曹芳身上应验是另一回事,但以此评价曹叡却非常不客观,甚至荒谬。

裴松之注三国时都看不过去了,挥笔批语,“松之以为魏明帝一时明主,政自己出,孙权此论,竟为无征。”

陈群、曹真虽是书生、宗亲,也是曹丕点名辅政的,而且他们确实也算当世英豪。

曹叡即位时已年过二十,不存在“主幼国疑”,再则他大权在握,也不存在“威柄不一”“随人东西”,即便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也甘于被驱使。

曹叡是否不如曹丕,也有待商榷,论文采确实不及,但军事才能可能胜过曹丕。

曹丕曾批评刘备不懂兵法,“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成功预知刘备夷陵之败。

说到曹叡的军事才能,史载明帝朝“行师动众,论决大事,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王沈《魏书》)。以下几例可以佐证:

(一)

226年,魏明帝刚即位时,孙权趁魏遭国丧,突袭江夏,太守文聘坚守。朝议欲发兵相救,魏明帝认为:吴军擅长水战,这次他们之所以敢陆上攻城,只是趁我军不备搞偷袭,现在两军相持不下,易守难攻,吴军不会持久的。果然等到受命慰劳边防将士的荀禹,召集步骑千人赶到江夏时,孙权已经退兵。

(二)

魏明帝即位第二年,诸葛亮首次北伐,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响应叛乱。据王沈《魏书》记载:“是时朝臣未知计所出”,大家无计可施,魏明帝却说:蜀国以山川之险足以固守,现在却出川北伐,自己“送人头”,正符合兵书所讲的“致人之术”(《孙子·虚实》:“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况且诸葛亮贪得三郡,知进而不知退,蜀军必败无疑。于是魏明帝令曹真率领兵马步骑五万出击,诸葛亮受领耻辱的街亭大败。

(三)

内附的鲜卑步度根部私下串通塞外鲜卑轲比能部,并州刺史毕轨上表,请求出兵讨伐,对外可以向轲比能耀威,对内可以震慑步度根。魏明帝接到奏表后说,步度根被轲比能引诱,已有疑心,现在毕轨出兵,只能使二部合二为一,哪有什么威镇作用?赶紧敕令毕轨谨慎出兵,不要越过边塞。但诏书到时,毕轨已经调兵遣将追赶鲜卑,结果损兵折将,步度根部落全部叛出塞外,与轲比能合力寇边。

(四)

234年,诸葛亮和孙权同时北伐,司马懿率军防御西线,魏明帝亲征东线。魏明帝给司马懿下诏,“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矣。走而追之,以逸待劳,全胜之道也。”司马懿几次被激将摆出要出战的姿态,都被辛毗杖节奉诏制止了。

在东线,孙权亲临巢湖口,向合肥新城进攻,又遣将陆逊、孙韶各率万余人入侵淮、沔。满宠打算弃新城守寿春,魏明帝不许。他认为,魏国边防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这三座城每次都能败敌于城下,是必争之地,孙权必然攻不破合肥新城,诸将只要坚守,等我御驾亲征,可能我还没到,孙权已经退兵了。果然,一切如魏明帝所料。

孙权退兵后,司马懿还和诸葛亮相持不下,群臣又建议大驾摆往长安,魏明帝拒绝了。他分析道,孙权已退,诸葛亮已破胆,司马懿自然可以抵御他,我无忧了。结果诸葛亮没能坚持下去,病逝五丈原,蜀军退还。

(五)

238年九月,蜀汉阴平太守廖惇(廖化)攻魏,名将郭淮派遣广魏太守王赟、南安太守游奕讨伐,并上书自吹自擂:王赟、游奕等已分兵围攻,东西夹击,敌军破在旦夕。魏明帝接报后只说了四个字,“兵势恶离!”赶紧下诏让郭淮敕令游奕属下各营,不要太分散,没有占据要点的都撤回地势便利的地方。可是诏书还没送到,游奕已被廖惇击破,王赟也中箭而亡。

(六)

司马懿讨伐公孙渊时,发兵四万人。议臣都认为四万兵太多,役费难供。魏明帝说,四千里长途征伐,虽说是出奇兵,也应当费心尽力,不应该计较军费粮草。等到司马懿到达辽东时,遇上大雨连连,无法进攻,群臣都以为不可能一战打败公孙渊,应该召司马懿回来。魏明帝称,“司马懿临危制变,擒渊可计日待也。”果如所料。

以明帝之“明”,为何托孤司马懿?

魏国之亡,肇始于曹丕。《历代帝王图》上的魏文帝曹丕

魏明帝的军事才能确实料敌如神,可惜托孤时却看错了人,葬送了曹家天下。说魏明帝葬送了魏国,其实也不完全合理。

魏国之亡,肇始于曹丕。

要问魏明帝为何托孤司马懿,得先问魏文帝给儿子留下了什么。

曹丕经历过汉末外戚专权和宦官之乱,留下禁令“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和“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他又经历过夺嫡之争,为人心胸狭隘,不准藩王进京,留下“藩王不得辅政”的禁令,诸侯王在封地还要被监视。对宦官的禁令尚可垂范百世,但防范妇人干政和藩王辅政,致后族和王族都沦为圈养的废物,一旦有事,终无人勤王。宗室曹冏上书曹爽时说得很透彻,可惜曹爽没能听进去。

陈寿评论道:“魏氏王公,既徒有国土之名,而无社稷之实,又禁防壅隔,同於囹圄;位号靡定,大小岁易;骨肉之恩乖,常棣之义废。为法之弊,一至于此乎!”

影视剧中的司马懿

曹丕去世时,托孤大臣有曹真、陈群、曹休、司马懿,这四人受遗诏辅佐22岁的曹叡。

在曹丕、曹植的夺嫡大战中,司马懿是站曹丕的,因此当曹操想除掉司马懿时,是曹丕维护了司马懿。

曹操觉得司马懿难以驾驭,不想把这个定时炸弹传给儿子,没想到曹丕却欣然接受,当成国宝传给儿子。

曹叡去世时,他老爸留下的托孤重臣曹真、陈群、曹休都死了,只剩一个司马懿,而且司马懿已经晋升到太尉,掌握军事的最高长官。

曹叡在时还能让司马懿去戍边,抵御孙权诸葛亮,讨伐公孙渊,都还是觉得司马懿这人好用,不选他选谁呢?

如果说曹叡最初的托孤大臣里没有司马懿,表明他对司马懿有过疑虑,看看他托孤的都是些什么人?

《刘放传》:“帝寝疾,欲以燕王宇为大将军,及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共辅政。”

燕王曹宇,就是末帝曹奂他爹,坐看魏亡,毫无作为。难怪他坚持不受托孤,刘放、孙资也说:“燕王实自知不堪大任故耳。”而且燕王为明帝划策时,也建议召唤司马懿回朝辅政。曹爽这个草包倒是有点野心,可是在高平陵事变中,他还不是天真、愚蠢地束手就擒。

夏侯献籍籍无名,曹肇长得俊秀,深受魏明帝宠爱,“寝止恒同”。秦朗是曹操养子,生母是关羽想得到的女人,想必也遗传了他妈的美貌。他虽然没有一言谏止,也没推举一善人,还贪财受贿,依然被魏明帝宠信。据刘放举报,魏明帝刚病倒,曹肇、秦朗等就与伺候病人的才人们调情。

在病入膏肓时,魏明帝已完全不清醒,失去了自由意志和判断能力。他先说用燕王辅政,刘放、孙资一闹又改用曹爽、司马懿,曹肇一哭,又叫停敕书。刘放、孙资再次进谏,魏明帝又答应了,说自己太累太困了,已经没力气写下手诏了。刘放、孙资就捉着魏明帝的手,强行写下罢免曹宇、曹肇的诏书。

影视剧还原魏明帝留遗诏场景

魏明帝在留遗诏时可说是丧失了完全行为能力,他没得选。

先帝禁令,防范后族和王族,王侯思为布衣而不得,藩王不准也无人能屏卫王室,他没得选。

忍死等到了司马懿回来,手指幼儿托孤,相比于其他辅佐大臣,司马懿优秀太多,魏明帝还是没得选。

封面新闻记者 文康林

关键词: 魏明帝 能用 用好 司马懿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6
 

中国网购网 market.sosol.com.cn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