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文化 >
哲学家陈嘉映缅怀李泽厚先生:几十年持续探索思考,他为当代学人树立卓越榜样 2021-11-03 16:41:03  来源:封面新闻

李泽厚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李心月

哲学家李泽厚先生于美国科罗拉多时间11月3日早晨七时逝世,享年91周岁。消息传来,缅怀声切。

封面新闻记者连线采访到国内著名哲学家、李泽厚的学界友人陈嘉映。

2017年,陈嘉映在美国与李泽厚有一次会面,“虽然年事已高,但他的谈吐非常清晰、机智,思维敏捷。但我们当时谈美学、哲学的时间不多,主要是他想了解国内的一些情况。”

陈嘉映

如今李泽厚先生去世消息传来,陈嘉映带着怀念的语气向记者讲述,“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当时国内学术思想水平还普遍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学者李泽厚横空出道,其《美的历程》《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表现出优异的学术思考和阐述水准,可以说是给包括我在内的50后、60后学者很大启发。”

缅怀李泽厚先生的声音非常多,不仅在于学术圈。对于这种“出圈”效应,陈嘉映说,李泽厚这种影响力在他的同代学者中,“真的是凤毛麟角了。”

从2002年的《历史本体论》、2008年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2011年的《哲学纲要》、2016年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再扩充到2019年三卷本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的《伦理学纲要》《认识论纲要》和《存在论纲要》,通过不断的几次结集,李泽厚让自己的哲学体系得到不同程度的总结,这是他步入耄耋之年所做的核心工作。

这也是让陈嘉映尤为感到敬佩的,“李泽厚先生晚年依然保持不俗的敏锐思考力,所作出的一些关于本体论的哲学思考,值得后辈学人继续探索。可以说,李泽厚进行哲学、美学探索思考的几十年,硕果累累,老而弥坚,树立了一个当代学人卓越榜样。”

李泽厚桃李满天下。他的弟子中也有不少学术成就很大的哲学学者,比如赵汀阳先生。李泽厚的学术思想在自己的弟子那里又得到怎样的延续呢?陈嘉映说,“我认为主要是一种对思想的启发之功。像赵汀阳他们拥有自己研究重点和研究之路。”

读过《美的历程》的人都能感受到,跟很多其他学术专著不同,李泽厚用了一种文采飞扬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给青年读者很大的兴奋,得到很多效仿。但也有声音认为,这种写法不够学术严谨。对此,陈嘉映说,“自从上世界八十年代至今,学术写作的风格分化了很多,出现了更多的写法。严谨的论文格式现在比较常见,但不能由此否认李泽厚先生的这种写作路径。”

陈嘉映,哲学家,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研究专家。1952年在上海出生,6岁迂居北京,16岁插队内蒙。1977年考入北大西语系德国语言文学专业,不久考上西方哲学专业的研究生。在导师熊伟的指点下,开始重点研读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并着手翻译。陈嘉映翻译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销售几十万册,至今仍是中国读者阅读海德格尔的重要书目。1984年赴美留学,1991年取得宾夕法尼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在此期间,深度系统研读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存在与时间〉读本》《无法还原的象》《从感觉开始》《哲学·科学·常识》《说理》《白鸥三十载》《价值的理由》《简明语言哲学》《何为良好生活》等。除了翻译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还翻译过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等。

关键词: 学人 他为 哲学家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6
 

中国网购网 market.sosol.com.cn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