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文化 >
中国古代文学与建筑,启发凡尔赛宫的园林设计 2022-01-11 10:45:05  来源:文汇报

凡尔赛宫的园林艺术也受到《寻爱绮梦》的影响。路易十四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芒萨尔的柱廊原型来自《寻爱绮梦》,许多设计直接模仿书中的一些章节。当时的皇家建筑科学院院长、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布隆代尔把《寻爱绮梦》列为研究建筑最有用的参考书之一。 上图为人迹罕至的凡尔赛园林(图源:视觉中国)和《寻爱绮梦》的神庙废墟。 郑时龄

文学与建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不仅因为建筑和文学在美学上有许多相通之处,还因为建筑往往是文学家观察与描写的对象,是文学作品展现情节与铺陈故事的场景和空间。在中国文学中,建筑是文学家抒发感情的载体,历史上有无数脍炙人口的描写亭台楼阁的诗文和辞赋。建筑将人与自然融合在同一层次上,表现了天人合一的理想。

建筑和建筑所赖以存在的城市、城市生活也塑造了文学,激发了文学家的想象力和创作灵感。文化中的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我们的城市所培育的,城市和建筑占据了文化的核心地位,因而也在文学中起到重要的核心作用。建筑、城市和城市生活对文学的影响,以及文学对建筑、城市和城市生活之间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双重建构。

中国古代文学与建筑

中国古代的建筑很早就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人在建造建筑的同时,也建起了建筑文学宝库。历代文学都留下了许多生动地描写建筑的篇章,有关古建筑的文献有诗词、曲赋、游记、散文、题记等。这些文学作品无论是在文学的体裁、题材、手法或是风格和意境上,都十分丰富多彩,不仅在艺术水平上,而且也在建筑论述上有很大的成就。

《诗经》有许多关于建筑的篇章,《诗·小雅》有一篇歌颂周王宫室落成的诗“斯干”,诗中将殿堂比喻为:“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翬斯飞,君子攸跻。”意思是说宫室建筑的势态好比像人抬起脚跟望远那样高峻,又有的像箭羽那样周正挺括,屋顶四角如飞鸟展翅,像鸟那样飞翔,至今成为人们认识远古时期中国建筑形式的原型。

有许多可以列入建筑专业文献的文学作品,但凡楼堂、宫室、馆阁、亭台等建筑完工,多有碑铭、题记、诗词或辞赋记载,后代的文人墨客赞颂或追思的作品也会流传下来。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杜牧的《阿房宫赋》、宋代政治家、诗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散文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都是千古绝唱。北京人民大会堂大报告厅顶棚的设计就受到《滕王阁序》中的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启发。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关于大观园和荣国府、宁国府的描述,激起了多少文人墨客和建筑师的遐想,努力从书中去寻找被历史淹没了的建筑,并试图去重建作者虚构的“大观园”。《红楼梦》塑造了一个综合了南方和北方园林与建筑特点的大观园,用文学艺术语言表达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理论、园林艺术、造园手法等。小说《红楼梦》将建筑融入文学作品之中,描写建筑空间的变化,书中涉及的建筑及景物有82处,建筑及建筑空间、构件、家具等共155种,门30余种。

文学中的建筑

巴黎圣母院之所以出名,也得益于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作者以渊博的学识十分详尽地描写了这一极为壮丽的建筑。雨果写道:“建筑艺术的最伟大产品不是个人的创造,而是社会的创造,与其说是天才人物的作品,不如说是人民劳动的结晶;它是一个民族留下的沉淀,是各个世纪形成的堆积,是人类社会相继升华而产生的结晶,时间是建筑师,人民是泥瓦工。”

雨果以这座中世纪建筑为蓝本,经过想象后进行了再创造,其规模以及建筑内外部的复杂程度都远远超出实际的建筑。雨果为故事提供了栩栩如生的具体场景,城市与建筑成为小说的主题,然而同时又是整个故事铺陈的环境。为了写好这座教堂,雨果查阅了大量文献,仔细勘察了中世纪艺术,他那保护古代建筑艺术,尤其是保护哥特建筑艺术的呼吁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从而在法国掀起了一场“哥特艺术复兴运动”。从此,数千座古建筑得以修复,保存至今。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师科隆纳的浪漫小说《波利菲洛之寻爱绮梦》(1499)对17世纪的法国和意大利的宫殿及园林建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书中的文字描述和插图成为建筑生成的启示。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波利菲洛的一段游历梦境,他在梦境中描述所遇见的宫殿、神庙和剧场。书中附有115幅木刻版画,描绘了神庙、金字塔、方尖碑、人物、园林、水池、水井、神庙室内、花瓶、花饰等,这本小说对以后的文学、艺术和建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意大利建筑师、画家,文艺复兴盛期建筑的代表人物之一布拉曼特的建筑观念,受到这部小说的影响,他设计的圣彼得大教堂的观景楼所表现的古罗马风格,借鉴了书中的描述,他的乌托邦思想也从《寻爱绮梦》的神秘幻想中得到启示。

凡尔赛宫的园林艺术也受到《寻爱绮梦》的影响。路易十四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芒萨尔的柱廊原型来自《寻爱绮梦》,许多设计直接模仿书中的一些章节。当时的皇家建筑科学院院长、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布隆代尔把《寻爱绮梦》列为研究建筑最有用的参考书之一,18世纪意大利建筑理论家米利齐亚(1725-1798)称这部小说的作者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建筑师。

另一部以著名的建筑物作为场景的小说是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在1956年创作的《金阁寺》,这本小说是根据金阁的真实故事写就的。书中描写了金阁永恒的美以及这种美对人的世俗精神的阻碍。金阁约建于1398年,整座建筑涂以金箔,是珍贵的文化遗产,1950年遭火灾焚毁,1955年重建。小说忠实地记述了金阁遭焚毁的事件,一个口吃的小和尚因为承受不了金阁的建筑美,于是纵火把金阁烧毁。小说用了许多篇幅描写建筑的美,一种细部与整体结合的美,任何一部分的美都包含着另一种美的预兆。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1972)是一本具有后现代风格的小说,充满了语意符号学的隐喻,表现了人们对未来城市与建筑的理想。书中的主线是马可波罗向忽必烈汗报告他出使所经历的各个城市的奇闻,这些城市可以归纳为11个主题。城市与建筑用形象、空间、原型、结构、材料和场景铺陈作者对人类生存状况的观点。卡尔维诺把城市及其建筑看成是一个文本,是有意义并可以解读的文本。透过人的居住与生活,每个人都在不断地书写城市。卡尔维诺将史实和小说完全混杂一起,让读者有充分的想象力去作多重解读,使这种特殊的建筑形象具有一种开放性。卡尔维诺把故事回溯到马可波罗的时代,是为了使自己与历史拉开差距,消解时间,从而在“历史”中寻求价值。卡尔维诺借马可波罗之口说出了一种“非理想城市”的理想,这是一种现实的城市,而并非是纯净的、模范的城市。

波兰裔美国建筑师里伯斯金深受爱尔兰作家和诗人乔伊斯文学的影响,他不仅探索可视的形式,也寻求看不见的形式。他在回忆录(2004)中说:

“伟大的建筑一如伟大的文学作品、或者诗歌和音乐,能诉说人类灵魂的故事。能让我们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看待这个世界,而且从此有了改变。”

文学生成建筑

《红楼梦》《巴黎圣母院》和《金阁寺》都可以称之为“建筑文学”,一种根据建筑演绎的文学,而同时也呈现了一种“文学建筑”,文学生成的建筑。建筑文学在文学艺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这类文学包括建筑师的传记、建筑师的笔记、以建筑师作为主角的文学作品、以描述建筑和城市作为核心的文学作品等。

法国启蒙运动作家、历史学家、哲学家伏尔泰的科幻小说《米克罗梅加斯》(1752)讲述了一个居住在天狼星,名为米克罗梅加斯的人在宇宙旅行的冒险故事。波兰裔美国建筑师里伯斯金在1979年借用伏尔泰这本小说的名称发表了一系列违反通常认知规则的超现实主义建筑画。类似于文本的解读,表现某种开放性。所表达的建筑超现实思想既非物理亦非空间诗性。

意大利建筑师泰拉尼在1938年设计了但丁纪念馆,他在设计中,竭力追求古典式的完美,表现诗与建筑这一主题。但丁(1256-1321)是意大利伟大的诗人,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者,泰拉尼的设计用建筑阐述但丁的《神曲》,建筑中运用了架空的广场、严谨的几何关系和黄金分割的比例。三组建筑空间分别隐喻《神曲》的三个组成部分:地狱、炼狱和天堂,建筑师试图将具有黄金分割比例的古典主义与现代建筑的空间形式结合在一起,实现空间与实体、黑暗与光明、宽与窄的对比。

文学与建筑相互交融,文学家也会从建筑中得到启示。作家的描述与其说是建筑的叙述,不如说是作家借题发挥,让读者加入自己的联想,以开放的方式去阅读建筑。中国当代诗人翟永明在一篇散文中说:“当我在阅读时,或在写作时,我常常从字里行间看到或想象一种构成,一种仅仅存在于天地间或生活里的实体的建筑,我在它们中间发现一些值得我注意的秘密,那些也灌注在建筑中的逻辑,它们超越了事物表面所呈现给我们的美。”

建筑师与文学

建筑师的专业领域相当广泛,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十分广泛,有许多建筑师的文学修养很好,写诗、写散文和随笔等。建筑师不仅用建筑作品表达思想,表达审美观念,表达建筑理念,也用文字和言辞理性和诗意地表达。建筑有诗意,建筑师也应当是艺术家、文学家和诗人。

林徽因是著名的建筑学家,又是著名的新月派诗人,被誉为一代才女,有多部关于她的传记和文章出版。她也是一名优秀的诗人和作家,著有许多论述建筑和城市的文章,她的文学造诣与建筑领域的学术成就可以说不分伯仲。建筑界的前辈们学贯中西,有着极好的文学功底,都有大量的诗文留存,内容多涉及风景园林、名胜古迹、自然风光和建筑创作。

建筑大师马国馨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爱好诗歌、绘画、摄影和书法,他在论述建筑与文学的关系时认为:“文学和建筑都是使用专用语言的艺术。文学使用文学语言为表现手段,其表现方式十分自由,手法和深度几乎是无限的;建筑使用建筑语言为表现手段,其表现方式受到技术的局限。文学需要修辞,建筑需要装饰。”

刘家琨是一位成绩斐然的建筑师,早在作为知青下乡到温江的后期便开始了小说的写作,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发表了短篇小说,可以说他的文学创作早于建筑创作。小说和建筑是刘家琨艺术创作的两种主要方式,他的美学理想,建筑作品对风格和语言的艺术性的追求,强烈的主体叙事性语言和“游走路径”形成了他的建筑作品的特点。

美国建筑师摩尔在用言词表达方面与他用建筑材料表现一样运用自如,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他曾引用英国诗人艾略特的话作为全书论述园林的意义:“不成熟的诗人模仿,成熟的诗人偷窃,较差的诗人毁掉别人的东西,而优秀的诗人使其变得更好,至少使其不尽相同。”里伯斯金的回忆录谈人生,谈生活,谈历史,谈建筑和建筑师,谈城市,谈自己的设计构思和经历,谈艺术,谈绘画和画家,谈音乐和音乐家,谈电影等等,几乎可以说是无所不谈。

建筑师在文学作品中往往被描述为一种传奇式的人物,俄裔美国哲学家和作家兰德在小说《源泉》(1943)中赞美建筑师:“多少世纪以来,总是有人赤手空拳带着自己的愿望在新的道路上迈出第一步,伟大的创造者——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独自面对他们时代。每一个伟大的新思想都曾经被否定过,每一项伟大的新发明都曾经被否定过,但他们依然前行。他们思想、受难并付出,但是他们会赢得胜利。”这部小说表现了美国建筑从折衷主义向现代建筑艰难转型过程中,来自欧洲的现代主义与保守的美国建筑、建筑师与社会和业主的矛盾和冲突成为小说的主线。小说也揭示了媒体如何造就或是毁掉一个建筑师的,正是这部小说把赖特和流水别墅变成了美国建筑的明星,不仅推销了赖特,同时也推广了现代建筑。

(作者为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

关键词: 凡尔赛宫 园林设计 古代文学 参考书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6
 

中国网购网 market.sosol.com.cn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