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文化 >
春分还有“购物节”?来看看成都历史悠久的“春分会”|民俗日历·二十四节气 2022-03-20 08:50:39  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春分到,蛋儿俏。”提到节气春分的习俗,也许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立蛋了。这一日,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立蛋”试验。3月20日,一年一度的节气春分如期而至,带来仲春的宜人气候。

但在西南一隅的蜀地,旧时在春分之日,有一项独特的传统习俗——举行春分会。“昔日,在成都城郊远近的不少场镇,每年都要举办一次春分会。”在民俗专家刘孝昌的描述中,集会上热闹又忙碌的场景,徐徐浮现在了眼前。

刘孝昌回忆,春分会的日期,一般选在农历二月春分节气的前后两三天,此时正值春耕大忙来临之前。“春分恰好长工们都会放一天假,于是趁机来赶春分会,农民们也忙着赶会采种,购买备耕的农具,并借此走亲访友,在场镇茶铺喝碗茶,顺便交谈农事。”

春分会,图片来自四川非遗官方微博

热闹非凡 春耕的物资交流会

春分的到来,给靠天吃饭的农家带来了春耕的紧迫感。古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于是,在西南一隅的成都周边,诞生了用于交流备耕物资的物资交流会——春分会。

“从明末清初时期,成都就开始时兴春分会。成都城郊远近的不少场镇,如簇桥、三瓦窑、三河场、石板滩、大邑县等地,每年都要举办一次春分会。而其中,以大邑县城的春分会规模最为盛大。”据了解,主要流行于大邑县唐场镇的唐场春分会,曾是成都平原最大的物资交流会。且在2008年,唐场春分会入选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唐场春分会上农具畅销,图片来自大邑县人民政府官网

而据成都非遗保护中心的官网介绍,在明末清初之时,唐场镇周围没有大集镇。为方便群众购买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在清康熙二年时,当地几家大族开始修建唐场,邀请各地商贩赶场交易。后又修建了湖广馆、贵州馆、江西馆、陕西馆等,各置会产。经过长年发展,春分会逐步发展为以农用物资交易为主要内容的乡村集市活动。“春分会期一般在三五天左右,以交流耕牛、出售农具种子为主。”

在春分会之中,还上演着特定的传统习俗。譬如当地群众会在赶场之前,将煮好的汤圆粘在树枝或竹竿上拿到田间祭祀“雀王”,这一习俗又称为“敬雀王”,借此希望鸟雀不要骚扰庄稼。“人们将放好汤圆的细长竹竿立在田埂上,饲喂从天上飞来的雀鸟,认为这样它们便不回来糟蹋自家辛苦栽种的庄稼果实。”

农忙得闲 走亲访友享春光

春分会不光是当地居民购买农具和生活用具的集中地,更是人们盛大的娱乐场所。会场上人头攒动,不少戏曲班子都会来会场中表演。“在春分会举办的场镇中,商家店铺都用红布搭成牌坊,挂起灯笼、绣球,门上贴着红纸对联,场面十分喜气热闹。”为显隆重,会场还着意装饰,场头场尾扯满彩带,十分喜庆。

唐场春分会上农具畅销,图片来自大邑县人民政府官网

“春分会这几天,场镇里的万年台、茶馆,街头巷尾的空坝,都有几个戏班子演出川剧、灯影、木偶戏等。”此时,赶会的男女老少,特别是娃娃们都会在旁围观。“在场镇上,不时地响起喧闹的锣鼓声,伴随而来的还有幺妹灯、牛儿灯、踩高跷、龙灯等表演。”到了夜晚,还有“烧火龙”表演,舞龙的队伍穿梭在绚丽璀璨的烟花之中,不仅将集会的气氛推上最高潮,也承载着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寓意。

在农忙得闲的片刻,周围的农家居民可在春分会中尽情欣赏戏曲表演,走亲访友,享受春光无限好。但更重要的是,春分会的出现和兴盛,促进了物资交流,更推动了农耕文化的发展,服务了传统的农业生产。“直至今日,在成都的远郊地区,仍不时还有春分会如期举办,也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刘孝昌笑着说到。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

Copyright @ 2011-2020 labs.soso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AI网 版权所有
邮箱投稿:553 138 779@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