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文化 >
资讯推荐:匠心丨道安的白银岁月⑤:成都银花丝——冰冷的金属也能开出花 2022-07-30 17:59:17  来源:封面新闻

道安


(资料图片)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李雨心

都说成都非遗有五朵“金花”,最“年长”的是哪一项,还真的说不清。但是最年轻的,一定是“只有”1700多年历史的成都银花丝。

成都银花丝应该是五朵金花中,最不为人熟知的一种。但只要是见过银花丝工艺品的人,都会感叹其精细的制作工艺,以及淡雅高洁的素银之美。7月下旬,封面新闻记者走进成都银花丝全国唯一一位国家级传承人道安的工作室,听她讲述花丝之间的巧妙和奇遇。

首创银丝画拯救衰落技艺

“银花丝迄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明清时候,逐渐有宫廷里的头饰、佩戴的饰品进入民间。那时候,就逐步形成了成都平填花丝的工艺。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成都银花丝到了发展最鼎盛的时期。”

成都银花丝不为人们所熟悉,也是因为在其最鼎盛的时候,基本都作出口之用。道安回忆道,银花丝的原料昂贵,制作过程费时费力,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能够出口到欧美十几个国家,却始终无法大面积打开国内市场。“那时候从事银花丝的人,有300多匠人。大量的花瓶、摆件类出口到欧美,来(成都金银制品厂)参观的外宾也非常喜欢。”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出口的销路断了,银花丝便开始逐渐走向衰落。

“摆件类的物件比较昂贵,在国内算奢侈品了,购买的人比较少。为了尽快打开国内的销路,我开发了银丝画。”相比摆件,银丝画制作相对简单,用料不算多。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它能够装在画框中防氧化。国内消费者在接受银丝画的过程中,也了解到成都还有这样一个上千年的工艺。

虽然说银丝画的制作相对简单,但其实相比摆件类的作品,从画图设计到烧煮洗色,一个工序也少不了。

银花丝作品

少数几位能掌握全部工艺的人

银花丝工艺复杂,涉及物理、化学、冶金等多方面,很多人只能掌握其中部分环节,这也是银花丝技艺难以传承下去的原因之一。从1999年离开成都金银制品厂后,再开设个人工作室,至今,道安仍旧是工作室中唯一一个能够独立制作摆件类饰品的人。同时,她也是全国少数几个掌握银花丝全部工艺的人。

第一个步骤设计,就难倒了很多人。成都银花丝工艺,不比北派银花丝工艺的讲究烧蓝、镀金、镶宝。成都银花丝以素银为主,整个作品的形状、光泽、立体感,全靠花丝粗细、稀密的不同来达成。因此,设计这一步,就暗藏玄机。“光会画不行,还要会做。图样的衔接、花丝的搭配,这些都要考虑到。就像是素描的黑白灰一样,运用不好的话,做出来的东西连成一片,根本看不出来是什么。”

设计稿中的花丝的粗细不等。实际制作中的花丝,最细的只有头发丝的一半,最粗的也不过几毫米。在将原料熔化、提纯之后,得到纯度最高的“9999银”,才能进行拉丝的工艺。

“纯度越高的银,越柔软,越好制作。纯度低了,在塑形的时候,直接就像弹簧一样恢复原状了。”道安介绍,纯度达到标准的银,哪怕只有1米的长度,也能拉出几百米的花丝而不断。像头发丝那么细的花丝拉出两股,像搓麻绳一样搅和在一起,这是银花丝最主要的工序之一,叫做“拧花丝”。如此制作出来的花丝,叫做“麻花丝”。银花丝的制作,以这种麻花丝为主。

不同粗细的花丝,需要准备几十种。拧完花丝后进行碾压,再用胶粘在一起,需要一根,就扯下来一根。这就进入第三道工序,也就是成都银花丝最有特色的环节,平填花丝。

把设计好的图样放在耐高温石棉板上,先根据设计好的图样,用花丝勾勒出基本的轮廓,再找出相应大小的花丝,平填在图样上。这个被道安形容为“费时费力费眼睛”的工艺,是最灵性的环节。“银花丝毕竟是金属的,要怎样做得活灵活现,就要看制作者如何表现。”这一步工艺,不仅要细心,大部分依靠的是审美,是经验。完成到这里,银花丝作品的零件已经基本成型。

难翻的山,还在后头。

采访道安的时候,正赶上成都的高温天气。40℃左右的高温中,刮起来的风都是烫的。但在道安的工作室里,既没有空调,也没有风扇,让人好奇到底是为什么。道安解释了这一点:“平填花丝完成后,还要进行高温焊接。我们既不能吹空调,也不能吹风扇。因为风一吹,不能控制火的方向,就焊接不上。再加上焊接过程中,石棉板会散发异味,也必须保持通风。”

焊接过程

道安介绍说,高温焊接是10多道工序中难度最大的一道。“这部分涉及冶金的工艺。像是一个花瓶不同部位的焊接,就需要不同的焊料。”焊料的配比和焊接的手艺,决定着前面每一道工序的“命运”。焊接的时候,已经成型的作品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手艺人就要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修补。修补不好,作品就直接报废,前面所做的工作再成功,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越大的摆件,焊接时候变形的程度越大,难度也就越大。”焊料的配比、如何焊接、如何修补,靠的全是积累的经验。焊接之后,还要进行反复的修补校形,再将每一个面拼接起来,组成完整的作品。之后再把焊接点之间的焊疤打磨光滑,这才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这个过程里,不是说仔细点、不怕吃苦就能做得出来,可以说是要经验丰富的手艺人,花费很多心血,才能完成一个很精美的作品。”道安如此说道。

正因为这每一步工艺中,都需要丰富的经验积累,因此能够完整制作摆件类银花丝作品的人,全国只有区区几人。道安就是其中之一。

银花丝杯套

将前辈手艺人的遗憾,止于自己这一代的传承

经过高温焊接的一步,原本白净的作品,镀上了一层像是铜锈一样的氧化层。想要将其还原本色,还需要另一道工艺:化学烧煮。道安告诉记者,这一个步骤,也是自己在1999年离开成都金银制品厂后,遇到的最大难题。

“我们以前的老师傅都没有量化烧煮的化学配方。请教他们的时候,总是说这个放少许,那个放少许。我们始终都洗不好,就是因为掌握不好配比的量。”道安遗憾地说道,以前厂里负责这一道工艺的师傅,有些人甚至要亲口尝这些化学配剂,因此很多人患上了职业病:“他们的手会一直抖,发展到后来全身都要抖,甚至下一代会患上侏儒病,我觉得非常可惜。”

道安成立工作室后,试图把烧煮洗色的配方量化。在她看来,这既是为了自己和其他工作室成员的安全,也是为银花丝创造能够传承下来的条件。

“银花丝虽然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是文字记录很少,几乎都是老手艺人在凭经验去做。发展到我这一代的时候,就希望能够掌握化学处理这方面的技术。”拉丝对于体力的消耗、平填花丝的“费时费力费眼睛”、焊接的高温、烧煮洗色的伤身,都让老一辈的手艺人受尽了苦头。为人父母,不希望儿女再从事这份工作,也是情有可原。道安觉得,如果她能够再做出一些改变,对于这份技艺的传承,也是有益的。

道安工作室中的银花丝作品,除了栩栩如生的造型之外,更多了一些沉淀。一厘一毫的花丝上,都有道安和整个工作室对这一份上千年的技艺,所做出的努力。

关键词: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