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文化 >
古蜀象牙保护有新招! 微生物修复首次运用到文物修复 2023-03-11 23:16:52  来源:封面新闻


(资料图片)

3月11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重点专项“出土饱水象牙脱水加固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咨询会在成都考古中心举行。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出土象牙的保护难题,或许能够在项目中得到有效的突破。

会议现场(成都考古中心供图)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考古发掘现场中,被埋藏在含有大量水分的土里,或是直接浸没在水中的象牙,就是所谓的“饱水象牙”。饱水象牙是非常脆弱的,它随时可能有碎成粉末的危险,又或是将遭受霉菌、病菌的吞噬。目前,出土象牙的主要修复方式,还是以化学材料的方式进行填充,以支撑象牙的结构。这也是最常见的文物修复方法。而将象牙保存在冷库中,高湿度的环境又可能带来病害的威胁。因此,象牙的修复、保护和陈列,在国际上一直是一个难题。

金沙遗址出土象牙(图源金沙遗址博物馆官方微博)

这一次的“出土饱水象牙脱水加固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就是专门针对该难题而设立。在本次项目中,来自10家优势科研院所和高校将联合进行研究突破,使用多学科的、交叉学科的方式进行研究。在封面新闻记者的采访中,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的绿色化学工程专家赵志军和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红宁,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自领域能够用以修复象牙的可能性。

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的绿色化学工程专家赵志军介绍道,将微生物修复运用到文物修复中,这是国内的首次尝试。“很多山体、路面的缝隙,过了几年自己就会修复,这就是微生物的作用。”目前,赵志军所在的实验室正在用贝壳进行模拟实验。赵志军透露,在实验室修复的时间大约为1年,暂定于2024年6月前后,就将在三星堆遗址进行现场的维护和修复工作。

金沙遗址博物馆展出亚洲象臼齿

赵志军介绍,本次饱水象牙的修复难点,在于象牙对韧性的要求。让“酥脆”的象牙在保持强度的同时具有韧性,才是它不会破碎的关键。赵志军说道,目前的尝试是将有机质和无机质,按照象牙形成过程中的方式有序叠加,“这样更有可能使象牙恢复到它原有的生物质的状态”。但是修复以后的韧性和强度究竟能达到多少,赵志军说,这还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过程。

作为咨询专家参会的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红宁说道,目前已经有前期的研究表明,象牙出土后之所以难以保存,与其中细菌、霉菌的繁殖有关。现在能够通过宏基因组测序的方式,分辨象牙在不同状态下的基因组结构,找到保护象牙的方法。

“在考古发掘和研究过程中,我们已经意识到,象牙的保护一定不是一个学科能够解决的,它需要化学、生物学、微生物学、材料学各个学科的配合。我相信,三年的时间一定能够做出一个象牙保护的范例,比我们现在看到的以硅胶密封保护的方式效果更好、更有科技含量。”王红宁说道。

关键词: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