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文化 >
当前看点!如何为古蜀象牙“治标治本”?专家开出“以牙补牙”的治疗方案 2023-03-11 23:18:25  来源:封面新闻


(相关资料图)

会议现场

走进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展厅之中,就可以看到完整的、平均长度在1.6米左右的亚洲象牙,被摆放在显眼的位置。20多年前,这里曾出土了数量众多的象牙,引起了世人的震惊。随后在2021年,三星堆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中,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中,仅仅3号坑探明的象牙就有120多根,再次让人联想其中蕴藏着怎样的古蜀谜语。

面对数量如此庞大,又如此“脆弱”的古蜀象牙,又该如何保护加固呢?3月11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重点专项“出土饱水象牙脱水加固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咨询会在成都考古中心举行。据悉,该项目是四川省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领域申报成功的第一个国家级重大专项。来自全国十余家科研、文博单位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共话如何为古蜀象牙“治病”。

“大家可能从官方的报道中了解过,就是这些古蜀象牙尚处于新鲜象牙向象牙化石演变的中间阶段。象牙里的蛋白质都已经消失了,形成了带有空洞的羟基磷灰石的状态,空洞里面充满了大量的水甚至一些泥沙。目前,能感觉它们还有一定的强度,但是非常的脆弱,用手一掰或者一捏就破了。”活动现场,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赵丽娟说到了古蜀象牙的“困境”,表示如果放任象牙以此类状态不管的话,不足几年就会全部分化掉,也很难看到如此大规模的象牙了。

据赵丽娟介绍,目前已有的象牙保护措施,都只能称为临时保存,譬如将象牙放置在专门建立的保护库中,并将库中的温度、湿度、病菌含量等因素进行严格的控制。以及文保人员通过材料筛选、失水试验和光老化试验,用有机硅将象牙暂时封存,使其与外部环境隔绝。但目前,文物保护界还没有一种较为成熟安全的方法用于保护古蜀象牙。

“这些都是‘临时保护’,我们‘治病’就是要治根,要对其进行本体的修复,所以这才是本次项目进行的意义。”赵丽娟介绍到,从象牙最初的出土现场保护、检测、化学和生物修复加固,以及最后的展览环节,都有一系列的课题进行研究。而其所在四川师范大学,在此次项目中参与的是“本体加固-化学材料加固”环节。

“我们采用的方式相当于‘以牙补牙’,通过传统的化学材料去加固象牙。”赵丽娟解释道,象牙主要由无机矿物碳羟磷灰石和有机纤维蛋白组成,其中无机物赋予象牙硬度和刚度,纤维蛋白则赋予象牙弹性和韧性。“我们会在象牙中填充羟基磷灰石,用本体的材料去补它,同时引入类似纤维的长链结构,让其兼具韧性。”

赵丽娟也说到,此类技术成熟了以后,还可以用到骨角质文物的修复当中。除了化学修复之外,还会采用微生物修复的方法。“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能够多渠道去加固象牙,最终要达成的目标是能够加固10根象牙。我对我们的项目,抱有非常大的信心,因为从前期探索出的成果中,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关键词: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