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文化 >
【世界独家】昆明市博物馆展览上新,快来探秘“侏罗纪世界” 2022-07-28 16:04:33  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实习生 林霄 图据受访者提供

这个暑假,电影《侏罗纪世界3》在全球掀起恐龙热潮,激发出人们对恐龙的无限遐想。如果你想了解恐龙的秘密,不妨到昆明市博物馆看新展,破解古生物的秘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7月27日,昆明市博物馆新展“滇池沧桑——藏在石头里的昆明”第二、三部分正式与观众见面。继5月18日开展的展览第一部分“自然万象识昆明”后,第二部分“化石中的生命密码”、第三部分“寻根溯源 叩问未来”经过精心布展也揭开神秘面纱。昆明的地理、气候、生物、地质、矿产等自然万象为什么如此特别?这些自然风貌与亿万年来的地质运动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新展览里找到答案。

昆明市博物馆新展亮相

小壳化石首次展出

化石是地质历史中残破的记忆碎片,给后人留下一丝存在过的印记。在漫长的地球史和生命史中,昆明地区有独具特色的三个小片段——晋宁梅树村小壳动物群、晋宁夕阳恐龙和恐龙足迹、呈贡龙潭山“昆明人”,它们让人体会到生命顽强探索的不易。

据昆明市博物馆公共服务部工作人员介绍,尽管这是在原有的恐龙展厅提升改造后重新推出的展览,但新增了一些展品,例如晋宁梅树村小壳动物群化石就是首次与观众见面。

小壳化石

距今5.4亿年前后,元古宙和显生宙之交,地球上出现了大量具有骨骼的动物,它们形成的化石被称作“小壳化石”,平均长度1-2毫米,涉及软体动物、腕足动物、腔肠动物、分类不明动物等众多生物门类。“小壳动物群”表明动物开始具有建造骨骼的能力,起防御作用的骨骼意味着捕食者与猎物在身体结构上开始进化“军备竞赛”,促进了以复杂食物链为核心的现代生态系统的建立,是“寒武纪大爆发”的序幕。“小壳动物群”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寒武纪早期地层中,晋宁梅树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地之一。展览展出的小壳化石标本和小壳动物放大模型,为观众还原小壳动物的生活场景。

市民参观昆明市博物馆新展

恐龙化石人气爆棚

对于喜欢侏罗纪系列影视作品的朋友而言,恐龙印记和恐龙时代板块精彩不容错过,开展当天也吸引了众多青少年观众。无论是尚未修理的恐龙化石、可以触摸的双嵴龙头骨模型,还是双嵴龙和云南龙搏斗场景的复原、《神秘的足迹》视频,都让观众流连忘返。

昆明地区晋宁和安宁的恐龙,与滇中楚雄和玉溪的恐龙属同一地质时期,种类相近,是中国地质年代最早的恐龙。1987年,工作人员在晋宁夕阳乡木杵榔村的青龙山发现了两具恐龙,一具为近完整的双嵴龙,另一具为云南龙。双嵴龙是一种中等大小的食肉恐龙,长约5.5米,最明显的特征是头顶一对高高隆起的嵴突,之前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有双嵴龙的发现,晋宁的双嵴龙与其相比有明显区别而被命名为“中国双嵴龙”。而云南龙1942年最早发现在元谋,是一种四足行走的食草恐龙,长约7米。双嵴龙和云南龙搏斗起来有多惊心动魄?展厅里有个场景复原,可去围观。

青少年在博物馆里画恐龙

昆明人原来长这样

什么是“人”?习惯性两腿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还是拥有语言和文化,或者出现某个“关键”特征?我们试图找到一个完美的定义,来诠释我们这个物种。

值得一提的是,昆明地区的古人类以呈贡龙潭山的发现为代表。龙潭山是呈贡的一个直径300余米的馒头型小山丘,由二叠纪灰岩组成,山上洞穴发育。1973年起,在龙潭山陆续发现了哺乳动物化石、人类顶骨化石、打制石器、人类牙齿化石、人类颅骨和下颌骨化石,这些出土文物为研究滇池区域古人类的演化和生产生活提供了重要资料。

新展吸引很多青少年参观

本次展览展出了昆明人的相关化石、石器等,以及其他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反映昆明地区环境和对人影响的展品,那些昆明人头骨、下颌、顶骨,让我们看到昆明人的模样。

这个暑假,可以去逛昆明市博物馆,跟随古生物学先驱们的脚步,探求地质地层的秘密,寻访夕阳乡恐龙化石,了解龙潭山古人类化石,研读这本由化石组成的大地之书。

关键词: 侏罗纪世界 昆明市博物馆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