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文化 >
全球短讯!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即将开展 2023-03-25 17:13:33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将于27日展开评选,共有22个项目入围,最终评选结果预计28日揭晓。无论是否最终突围,这些项目取得的成果,都反映着我国考古事业的年度基本面,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演进、讲述中国历史文化故事的精彩节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即将开展

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全面了解这些考古新发现。我们首先聚焦史前时代,学堂梁子遗址等三处入围终评项目,进一步揭示出我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的发展演化图景。

安徽马鞍山凌家滩遗址 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的关键遗存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马鞍山市含山县,是一处距今5800—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心聚落遗址,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1985年发现以来,总计进行过14次考古发掘,其中,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0年至2022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本体开展了4次发掘。

祭祀坑内共出土陶、石、玉类文物260余件:石器以60余件石钺最具特色,其中一件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最大的石钺;玉器以玦、管等小型饰品为主,含有少量齿轮形、梳形等新器型,最特别的是一件龙首形玉器,造型奇特,工艺精湛,是中国史前考古的新发现;同时还出土了中国新石器时代体量最大的玉璜。陶器有杯、壶、鼎、大口尊等,最有特色的是白底黑彩、饰垂幔纹的彩陶葫芦瓶。另外,还发现大型红烧土公共建筑基址等,专家表示,新发现进一步显示出,凌家滩是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的关键遗存,其重要地位更加突出。

甘肃庆阳南佐遗址 大型高等级中心聚落见证文明的形成

而位于甘肃省庆阳市黄土高原第一大塬地董志塬上的南佐遗址,是一处距今约5100—4700年的仰韶晚期都邑性大型高等级中心聚落。2021—2022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展考古发掘和大面积调查勘探,初步确认遗址面积超过600万平方米,有9座对称分布的夯土台,外侧有两道环壕,环壕和夯土台围成约30万平方米的遗址核心区,内部发现一座面积达3600平方米的长方形“宫城”,建筑材料还包括土坯和最早的红砖,地面、墙壁都以石灰多层涂抹,成为国内最早大范围使用白灰面装饰建筑的实例。出土了制作水平高超的白陶、黑陶、绿松石珠、成套的彩陶等贵重物品,而陶器制作火候控制在1000℃以上,显示与长江流域和黄河下游存在远距离联系。尤其是发现了数以百万粒的炭化稻米,这在黄土高原地区前所未见,可能为当地种植,也有可能从长江中游等地远距离贸易获得。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韩建业:光这样一个工程量,大约有75万立方米以上的土方,可能需要几千个人工作至少一年以上的时间,这就是国家力量。大型工程的出现,大型的宫殿建筑的出现,还是从距今5000年左右,比如说良渚遗址,比如说南佐遗址,比较明确地告诉我们这个时期文明真正形成了。

山西兴县碧村遗址 石城聚落展现结构严密门址系统

另外,入围十大考古终评的山西兴县碧村遗址,是一座具有内外双重城垣的石城聚落,距今约4200—3700年。

截至2022年底,考古发掘出土一批颇具特色的陶器、骨器及玉石器,较为全面地摸清了核心区布局等。尤其是聚落发展到鼎盛时期,修建了外城墙及外城门,整个门址南北跨度74米,东西进深48米,由三个石包土芯大墩台呈“品”字形围合而成,通关进城时,需经半圆形墩台外侧夹道,进入第一道瓮城,迂回前行,经过两道瓮城后,方可抵达城内,成为目前发现史前时期保存较为完整、结构最为严密、形制最为规整的一套门址系统。

陕西西安太平遗址 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龙山时代环壕聚落

距今约4150—3700年的陕西西安太平遗址,自2021年3月起展开发掘,初步明确,该遗址为关中地区目前已知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龙山时代环壕聚落。

关键词: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