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文化 >
速讯:当四川历史名人遇上“立秋”:长风万里送秋雁 2022-08-07 15:47:43  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周琴


(相关资料图)

今日立秋,四季从此过半。走过灿烂夏天,成熟气息扑面而来。

在四川历史名人的诗词中,秋天明媚飒爽、美好静谧,又或有着萧索之气。杜甫《立秋后题》中的秋天是“玄蝉无停号,秋燕已如客”。李白写下“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描写秋天壮美风景,难掩怀才不遇的感怀。

这场立秋

成为杜甫人生下半场的开始

秋季是丰收的季节,立秋正是这个丰收节的开始。丰收对很多人来说是很高兴的事,但对杜甫来说,在乾元二年,也就是公元759年的立秋日,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在想着自己未来何去何从。

这一年,杜甫已经47岁了。这年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加之对于政治环境的厌恶,杜甫开始有了放弃官场的想法。

为此,刚过立秋,他就写下了一首名为《立秋后题》的五言古诗:“日月不相饶,节序昨夜隔。玄蝉无停号,秋燕已如客。平生独往愿,惆怅年半百。罢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

光阴似箭,岁月如流,老了人不相饶;立秋节气昨天夜里刚过。寒蝉声音凄厉不停哀嚎;秋天的燕子已像客人一样准备南归。一生只愿孤往独来,超脱万物;伤感失意,年龄已经将近半百。辞官弃职这事还得由人来定;哪有什么事能被功名利禄所牵制?

写完这首诗不久,杜甫就辞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位,西去秦州(今甘肃天水一带)。

▲ 杜甫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秋日美景难掩李白内心失意

在安史之乱前不久,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被赐金放还。弃官而去后,他在政治上一直处于失意中,过着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与天宝十三年(754)的秋天,李白两度来到宣城(今属安徽),登上谢朓楼,把酒临风,怀念谢朓。

谢朓,南齐诗人,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其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李白写下“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面对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

在《秋登宣城谢朓北楼》一诗中,他写下“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岚光山影,景色十分明净。诗人凭高俯瞰,“江城”犹如在图画中一样。但这样的美景也难以压住他内心的孤独和落寞,自己过的生活,并非他自己想要的。政治上受到压抑,找不到出路,所以只得寄情山水,尚友古人。

▲ 李白

关键词: 长风万里送秋雁 历史名人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