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体育 >
【热闻】世界杯文化观察第二期:看台上的暗战和角力 2022-12-09 16:09:17  来源:腾讯网

每届世界杯,多元的装束、表情、文化和风情荟萃的球迷看台,对于普通打工人来说无疑是最“刷仇恨”的场景。为什么?可以不惜巨资,远渡重洋并享受悠长的假期,现场为主队加油的幸运儿居然那么多!更何况,我们中国球迷即便占据了看台的一隅,主队却还在家里……

相比起去年东京奥运会略显冷清的看台,虽是冬天但依旧热情似火的卡塔尔,人潮涌动的世界杯观众席仿佛提醒着我们除了场上奔袭的球员和裁判,也有一个更硕大的群体,歌声嘹亮,舞姿曼妙,个性张扬,却又在需要的时候齐齐整整——他们就像是每支球队的第十二人,甭管场上胜负结果如果,看台上的气势绝不能输,所谓“场外定乾坤”。


(资料图片)

为主队激情呐喊的球迷,就好像是足球场上的“第十二人”。

每届世界杯的“看台暗战”,都是我们了解参赛国语言文化、历史地缘和民族特性的一手材料。你也许甚至叫不出他们的名字,辨不清他们的面庞,但在那鼎沸而嘈杂的人海中寻觅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独有的战歌和战舞,那对于他们在场上奔跑的11位同胞而言,都有种莫以名状的力量。

卡塔尔世界杯看台上,阿根廷球迷戴的高帽子上印着梅西的号码和名字。

看台上的音乐课:听,他们都在唱啥?

甭管法国哪支国字号球队登场,相关的解说和报道永远逃不开这样一句——雄壮的《马赛曲》在球场上空回荡。只需看到这三个字,熟悉的旋律就在耳边响起。

的确,作为国歌的《马赛曲》(La Marseillaise)早已穿越从18世纪末至今法国的历次变革,在各支法国队书写辉煌的竞技体育赛场,成为法国球迷齐唱的首选之一。“光荣的日子到来了!”(Le jour de gloire est arrivé!)本身就像极了朝着金杯冲锋的号角,而层次递进的两声“前进!前进!”(Marchons, marchons!)短促有力,用来大合唱再合适不过。

《马赛曲》伴随蓝衣军团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时刻。

但以浪漫的灵感著称的法国人,断然不会只拘泥于一首合唱曲目。在法国,球员入选国家队会被叫作“chez bleu”(穿着蓝色),而国家队队员则有个统一的昵称叫“les Bleus”(蓝衣人),因为法国多数国家队的队服以蓝色为主色调。于是也有了另一首比之《马赛曲》知名度丝毫不差的助威曲《加油,蓝衣军团》(Allez les Bleus)。球迷们在那句脍炙人口的“Allez les Bleus”之后,还会加上一句更有力的“Allez la France”(加油,法国),成千上万人一道喊出国名的时候,最是铿锵。

顺着这个词儿说,很多球迷会把法语的Allez和西班牙语的Olé误听成一个词,其实不然。Olé一词是西班牙中的感叹词,最早出现在西班牙的斗牛场上,进而衍生到各个可以高声加油的体育项目中。不仅西班牙球迷用得广泛,南美诸多西葡语系国家的球迷也把Olé融入了血液中。但“Olé, Olé, Olé”的呼喊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某一首歌,成为诸多绿茵名曲中反复出现的调调。最著名的就得说是拉丁天王瑞奇·马丁为1998年法国世界杯演唱的主题曲《生命之杯》,亲历过那届杯赛的球迷,相信谁都能哼哼两句“Go, Go, Go, Olé, Olé, Olé”。

说完了热情似火的拉丁派,给人相对沉稳内敛印象的英国人和德国人,为他们各自经历过辉煌和低谷的主队,也都贡献过在全球范围内传唱颇广的助威歌曲。英国球迷得益于1970年代起诸如披头士、滚石、皇后、绿洲等多支开潮流之先的乐队,再加上英语早已是全球范围的通用语言,看世界杯看台上主导一场“文化输出”并不是难事儿。像披头士的Hey Jude,皇后乐队的We Will Rock You和We Are the Champions,本非体育歌曲,可在英国人历次重大的赛事的看台上绝少缺席。尤其是最后提到的《我们是冠军》(We Are the Champions),几乎成了全球所有体育赛事夺冠后的保留曲目。

皇后乐队的《我们是冠军》早已成为夺冠必备BGM。

这里引申开提一句,地缘上同属英国,但作为独立足协参赛的威尔士队,此番是时隔64年重返世界杯决赛圈。虽然在小组赛就早早出局,但红龙球迷用嘹亮的歌喉唱响他们的邦歌《父辈的土地》(Land of My Fathers)时,连见惯了大场面的“大圣”贝尔也感叹,感动得几乎要落泪。

德国是众多古典音乐大师级人物的故乡,但虽然古典音乐不适宜高声唱出,但这却并不妨碍德国球迷在世界杯赛场上的引吭高歌。2006年德国作为东道主举办世界杯,而当届的主题曲《德国》(Deutschland),以及其中最令人耳熟能详的一句“Das alles ist Deutschland”(这就是德国),在此后历届世界杯的德国队球迷群体中仍有颇高的传唱度。另一首颇具匠心的看台之歌,叫做《54,74,90,2010》,是为德国队征战2010年南非世界杯而作的。54,74和90显然就是上世纪德国足球3次问鼎世界之巅的年份,而虽然他们未能在2010年如愿,2014年的巴西世界杯却成就了德国足球一个童话般的夏天。

或许如今,伤心低落的德国球迷应该把这首歌改编为《54,74,90,2014》,唱给他们连续2届世界杯小组出局的主队听,并送上早日走出泥淖、重振雄风的期许。还可以配上那首语重心长、温暖人心的《我们相信你们》(Wir Glauben an Euch)。

看台上的造型课:曾经新潮的“人浪”和各种大型行为艺术

如果你见过“人浪”甚至参与过“人浪”,你大概是一位看球历史挺长的资深球迷。在球场看台的表达方式日趋多元的年代里,“人浪”这种虽然气势恢宏,但带着浓重历史感的球迷群体行为,似乎已然是上一代人的传统了。在现代人“社恐”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像“人浪”这样的互动形式其实是看台上最高的粘合剂——无需动脑,只要跟上你身边人躯体摆动的节奏,就不会在人群中显得突兀;但要反过来,则很容易“社死”。

球迷看台上的“人浪”仿佛有神奇的魔力,一呼百应。

其实细究起来,“人浪”这一球迷早期的群体行为艺术,诞生至今也才40年左右的时间。“人浪”又被叫作“墨西哥人浪”,但这并非是由墨西哥球迷首创,而是因为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的看台上将这一行为演绎得淋漓尽致,并通过电视信号传遍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其实往前考证,第一次有据可循的“人浪”出现在1981年美国职棒大联盟的看台上,而世界杯的影响力才将这一行为定义成全球球迷皆可参与的狂欢形式。

看台上的元素越来越丰富,而看着有些尬的“人浪”似乎逐渐式微;可你细品,但凡是需要几十、几百人手、脚、头、身灵活协动的集体行为,哪个不是脱胎于原始版“人浪”呢?

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无疑是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上最大的黑马之一——冰岛队的“维京战吼”。当时那支由牙医、导演、手球运动员、MBA学生和房地产公司老板们组成的“兼职足球队”,凭借其顽强的意志和敢打敢拼的劲头,让这个仅有30万人口的北欧国家一度成为网红时,“维京战吼”便扬名海外,成了冰岛球迷们的“标准动作”。

“维京战吼”让冰岛队在俄罗斯世界杯上一炮而红。

“维京战吼”(英文中的标准翻译是Viking Clap),在冰岛语中称为“Skol”,据说正是源自“北欧海盗”维京人战斗前的呼号。在那届世界杯的看台上,冰岛球迷组成了巨大的蓝色方阵,集体起立,双手过头,在有节奏缓慢击掌的同时,忽而大喊一声。随后加油和呐喊的频率逐渐加快,由于动作、喊声整齐划一,整个场面十分震撼。真正可怕的不是分贝,而是整齐划一的纪律。

不过4年之后的冰岛队神奇不再,“维京战吼”没能在沙漠中的卡塔尔再度气吞山河,倒是时隔36年后又一次从小组赛突围的波兰人,他们的球迷曾经创造过一种在全球球迷中一直被模仿,却时常招致非议的群体庆祝行为——“波兹南舞”。“波兹南舞”首次出现是在1960年代的波兰,波兹南莱赫队在比赛中大比分领先对手,球迷遂集体转过身去,背对球场,双手搭在左右两边两名观众的肩上,然后一道错落有致地摇摆起来,倒也如起伏的波浪一样壮观。

起源于波兰的“波兹南舞”,很壮观但颇具争议。

只是,且不论这对待“垃圾时间”的方式是否有违体育精神,在世界杯这样级别的赛场上,能够让球迷表达“赢定了,不用看”情绪的场景还是少之又少。当诸如“攒人品”“败人品”之类的玄学在世界杯上屡试不爽的年代里,哪支球队的球迷若是祭出这种“人浪”的变体,那自己的主队多半是要为他们的自大付出代价了。

看台上的禁忌与突破:卡塔尔的观众席,你应该记住哪些?

每届世界杯的看台上,都有或让人捧腹,或让人动容的球迷群体和个人。当我们的视觉、听觉被那一波波汹涌的人浪,一声声嘹亮的战歌所吸引时,那些更鲜活的球迷面庞,也都成了世界杯历史上永恒的记忆。

譬如2014年巴西世界杯半决赛,巴西1-7负于德国那场诡异的比赛中,看台上那位捧着大力神杯模型的巴西老爷爷,他伤心落泪的景象就让无数球迷心酸。故事的后续是,老爷爷在2015年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而他的两个儿子都表示会带着父亲的遗愿,继续跟随巴西队。今年的卡塔尔,不知他们是否带着那座满含故事和感情的奖杯模型,出现在看台上的巴西球迷之中。

巴西1-7输给德国队后,手捧大力神杯的老爷爷让人心碎。

当然,除了这些鲜活而感人的故事,每届世界杯看台上各国球迷之间的暗战和角力,也总要尊重主办国的宗教、文化、历史等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定,虽然来的都是客,但有些底线不能触碰。

因为这是世界杯90多年历史中第一次来到阿拉伯世界、穆斯林国家,所以看台上的球迷要遵守的规则更多,那些可以理解的禁忌也更多。譬如,球迷不得“脱掉衣服或以其他方式保持脱衣状态”,包括光着膀子,也不得暴露身体隐私部位。规则还着重强调,身体纹身和人体彩绘不算服装。另一个不同于往届的规矩是酒精类饮品的售卖和饮用,这当然是和伊斯兰教的教义有关。体育场内禁止销售任何含酒精的饮料,连作为世界杯官方赞助商的某国际啤酒品牌也未能幸免。此外,比赛时多哈白天的气温将高达30摄氏度,所以球迷将被引导到地面的售货亭购买食物、水和其他非酒精饮料。

伊朗女球迷的靓丽身影出现在看台上,是本届世界杯的一大突破。

但卡塔尔世界杯留下的,却不光只是看台上的这些禁忌,也有让人欣喜的突破。在首场比赛时拒绝唱国歌,为本国女性权益发声的伊朗队,终于在看台上迎来了本国女观众的身影。自从20世纪80年代的伊斯兰革命开始,伊朗女性球迷就被禁止进入球场看球,而这一长达38年的禁令先是在伊朗本国联赛中被推翻,继而波及至世界杯预选赛,最后是世界杯的正赛。当靓丽而自信的伊朗女性带着绿、白、红的伊朗国旗色调成为球迷丛中的焦点时,你会明白其实世界杯看台上的暗战和角力,是为了人类一些共通的价值和情感在发声。

往期回顾:

世界杯文化观察第一期:柏林墙倒塌33年后,德国足球迎来一代人的溃败

关键词: 世界杯文化观察第二期看台上的暗战和角力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