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文化 >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的锔瓷 修补瓷器延续记忆|匠心 2022-12-24 18:18:11  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叮,叮,叮——”敲着铜锣,担着一副挑子走街串巷,一双巧手修补各家心爱之物,这就是锔瓷手艺。现在使用瓷器的人家少了,王培波已经不用再像前人一样,挑着担子走在街上。他把工作室设立在成都市成华区东郊记忆的一间活动室中,室内展架上摆满了他修好的各种瓷器。有些等着主人来接,有些则是他自己从各处淘来的小东西。

亟待修补的瓷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没有金刚钻 不揽瓷器活

在王培波手里,修补瓷器分为三种不同的方式。一是复原式修复。经过复原式修复修好的瓷器,虽然外观看起来跟完好的瓷器并无两样,却不能正常使用。二是展览式修复。这种修复方式常常用在出土文物或是“缺胳膊少腿”的瓷器上,需要用生石灰或其他材料将缺少的部位补全。三就是以“锔瓷”的方式修补。虽然大多数用锔瓷技艺修补的瓷器,都会留下一排排锔钉。但是这种修补方式修补出来的瓷器,不仅能够正常使用,有的还别具一种美感。

修复好的瓷器

锔瓷的“锔”,实际上就是利用力学来修补破碎的瓷器。将铁制或者是铜制的锔钉,钉在瓷器裂痕的两侧,利用钉角的弹力将瓷器用力“拉拢”,从而达到修补的目的。王培波说,以前一颗锔钉,甚至能够达到20斤至30斤的拉力。这也是锔瓷后的瓷器还能照常使用的原因。

锔瓷后的玻璃碗可以照常使用

王培波介绍,锔瓷大致可分为5个步骤。先是找茬对缝,将破碎的瓷器拼凑起来,用草编绳捆定,方便后续上钉修补。然后是定位,根据裂纹的长短和瓷器的大小,用笔点出最适合上锔钉的位置,在此基础上考虑钉子的走向和排列是否美观。第三步就是“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用金刚钻把定好的钉角位置钻出眼来。王培波介绍,过去的手动式金刚钻尺寸是固定的,其钻出来的深度都在1至1.5毫米之间。如今这一步已经被机器所替代,虽然方便许多,但所钻的深度却要全依赖锔瓷师傅的经验,一不小心就会将瓷器打穿。第四步就是制作锔钉,制作出不同款式的柳叶钉、米钉、花钉等等。第五步就是打磨、抛光、勾缝一道完成。将锔钉的尖角打磨得圆润,再用瓷粉填补空隙,使得修补后的瓷器更加美观。

“锔瓷的工艺全国各地都有,主要发源地在山东、河北、河南。过去生活在北方的人家,对于瓷器的需求量不小,比如说没有自来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是挑水喝。挑回来的水就得存在缸里。以前家里孩子多,一不小心就把缸砸碎了。那时候的一个水缸还是很贵的,碎了也不舍得直接扔掉,修补一下还能接着用。所以一两分钱一颗钉子的锔瓷就很合适。”王培波的工作室中,有一副许多年前的挑担。担子的前后一边一个木箱,里面装着锔瓷所需要的工具:金刚钻、锤子、锔钉、风箱等。以前锔瓷的人,就是挑着这副担子走家串巷。一般来说都是当场修补完毕。如果缺少锔钉或是其他工具,锔瓷人就会带回自己家中修补,修好后再返还给顾客。

一排锔钉清晰可见

锔瓷以外 修补延续世代的记忆

“锔瓷的话,史书上没有文字的记载,只有在北宋时期的《清明上河图》中有那么一个画像,像是在锔瓷的锔匠。”王培波介绍说,锔瓷发源于民间,虽然没有正式的书面记载,但在一些出土的瓷器上,能看到上面有带钉眼、修补过的地方。这些瓷器往往因为长时间埋在地下,锔钉已经锈掉了,不见了痕迹。“现在能保存下来的、锔过的物件, 还是清代的比较多一点。但是从《清明上河图》中画面推断,彼时的锔瓷技术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

从清代开始,锔瓷已经作为装饰,往美学方面发展。一些来修补瓷器的人,已经不是为生计所迫了。“那时候拿来修补的,开始有了价值比较高的东西,需要进行装饰性的修复。锔瓷的人就会动脑子,用一些好看的装饰去修复,让瓷器甚至比没坏的时候更漂亮。”这个图案需要锔瓷人自己来决定,考验的也是锔瓷人的审美。“有些瓷器上画的山水,我修的时候就给配上云朵的样式。如果是小口的瓷器,我就给装上一片树叶,或是一朵小梅花。如果再大一些,就装上一片荷叶。如果是杯子里面破了,就给装条鱼放在底部,倒上茶就能看到鱼在游似的。用铜修补的图案金灿灿的,很是好看。”王培波拿起展柜中一只装饰了荷叶的瓷杯说道。

王培波的锔瓷技艺是跟着家里的姥爷、舅舅学的。小的时候,姥爷和舅舅在家里锔瓷,王培波就跟着坐在旁边,帮着拉风箱,有时也有机会跟着打钉子。20世纪80年代之后,多数家庭不再用瓷器了,锔瓷的机会也就少了。王培波就只是在家里自己做做,一些知道他有这门手艺的朋友,会请他帮忙修点东西,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2015年。随着王培波锔瓷手艺在朋友圈子里越来越出名,便开始有通过朋友介绍或自行打听找过来的人,他就开始忙了起来。从2017年之后,王培波几乎每天都会来工作室,“一年365天,我基本300多天都在工作室里,比我的徒弟来得还勤”,王培波这样说道。

修补过的瓷瓶

王培波给瓷器小象修补出一个绣球

现在在王培波锔瓷工作室学习的人,一共有15个。其中大概有三四个人将锔瓷作为职业或副业。其他的人,则是出于兴趣爱好。“有人是卖茶叶的,遇到破碎瓷器的概率比较高,会专门做这个。但一般都有自己的职业,业余时间来学习一下。”王培波介绍道。说起自己的徒弟,王培波非常满意,他已经遇到了一两个非常有灵性的徒弟:虽然学习的时间不算长,但是锔瓷的手非常巧,一点就通。

修补后的瓷壶

王培波有个短视频平台的账号,空了他就会放一些视频上去。渐渐地,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他现在修补的瓷器,要么就是价值很高的东西,要么就是主人家里头传了好几代人的碎片,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遇到将其修缮完好的人,了却心里的一个念想。“我现在手里头还有70多岁老人拿来的、他爷爷辈留下来的东西。他已经来找过我好几次了,准备修好之后留给他的后代。很多东西都是这么一辈一辈传下去的。”王培波在说到修补这些缺了“耳朵”的花瓶、破碎的碗的时候,仿佛修补的不只是瓷器,而是一种对于岁月的延续和传承。

关键词: 没有金刚钻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